1957年秋,大跃进的前夜,我被分配到马鞍山。那时,在钢铁行业中,《马鞍山铁厂》还是小有名气的,可是在火车时刻表里,却找不到马鞍山。经过向在那里工作的同学打听,才了解了去报到的路线图:买车票到南京,然后转乘南京到芜湖的支线火车,至金家庄站,下车就到了。
9月中旬的一天,我拜别了在济南的父母,踏上了南下的征途。当年,学生去工作单位报到是不可以乘卧铺的。我在硬座车厢里疲劳的摇晃了一夜,天刚放亮,列车来到扬子江边的浦口。车厢一截截被推上渡轮,稳稳的跨过宽阔的江面。看着东去的滔滔江水,我兴奋得憧憬起未来。一声汽笛的鸣叫惊醒了我,哦,到下关了。我急忙办好转车手续,坐进很原始的木板车厢,颠簸着西向行进。车窗外,远看有放牛的牧童,近边有杂乱的灌木丛,自幼居住在大城市的我,感觉十分新鲜和迷惑,铁厂难道就在偏僻的乡野吗?根本不像实习过的‘鞍钢’、‘石钢’(首钢的前身)。车过‘铜井’,看到远处漂浮起一片淡青色的烟云。啊,这是我熟悉的炼铁高炉散出的云气,目的地就要到了。
老同学在金家庄车站等候着我,舒缓了我的陌生感。一起用过饭,我就沿着泥结路步行去单位报到。由于正遇到礼拜天,人事科不上班,先由行政科安排暂住在一间草房之内。这一夜,我感慨良多,乡野、草屋、工作岗位、生活道路.....
1958年。打破常规过春节。数十万人坩埚炼铁。小高炉遍地开花。土焦炉红火连片。低温炒钢铛铛作响。各行各业争放‘卫星’。“天上没有玉皇,水里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千山万岭开道,我来了。”大跃进轰轰烈烈的起来了。
1959年。已经批准扩充为《马鞍山钢铁公司》的骄人目标是:持续跃进,为200万吨生铁和80万吨优质钢而奋斗。作为通往‘天堂’的桥梁,人民公社一哄而起,马鞍山市区也成立了公社,我因运交华盖,只能当一名候补社员。
1963年.。挺过了‘低标准、瓜菜代’的困难日子,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马钢得到极为可贵的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第一个车轮轮箍厂上马。一条贯穿炼铁、炼钢、焦化到轧钢的粗大壮观的煤气管道,被誉为‘黑色长龙’,使马钢真的成为一个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这是我到马钢后最欢欣鼓舞的日子,为车轮轮箍厂的胜利投产,由衷唱出赞歌:“一色江天,奇煞南归雁。今岁重到雨山巅,遍寻旧巢不见? 但闻轧机轰鸣,钢花飞满江城,人众笑声洋溢,歌颂自力更生。”就在此后不久,金家庄车站正式更名为马鞍山站。
此后,工作几经变动,虽然离开了马钢,但是马鞍山这个新兴城市,已经和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1982年,为了照顾年迈的老父亲,我依依惜别了马鞍山。
30年来,马鞍山的朋友们不停的呼唤,回来看看吧,这是你的第二故乡啊!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从21岁到46岁,整整25个春秋,我的全部青春都奉献给了这座年轻的城市。
今年,国务院正式调整安徽省的行政区划,把江北的和县与含山县划归马鞍山管辖,使她地跨长江南北两岸,具备了中型城市的发展条件。我为她高兴,如此一来,马鞍山的人文环境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她不仅拥有诗仙李太白的祠堂墓穴、不止有东吴大将军朱然的三国史迹、更有了西楚霸王的乌江圣庙、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故居,伍子胥的古昭关旧址更把马鞍山的历史,推到了春秋时期。最近考古发掘证实,含山县凌家滩在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已是繁华聚落,由此不仅宣示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且甚至联系着地外文明。如今,囊括了四千平方公里江南水乡的工业名城,必将演绎出美丽的人间佳话。
烟花三月,幼子出国留学后,我有了空余时间,与妻子商量:趁着还不太老、腿脚尚觉便利,抽点时间回马鞍山一趟吧。于是,借‘五一’节假期的机会,决定一同南游。
2012年4月29日,我们登上去南京的高铁列车。和1957年的旅行大不相同,流线型的车厢、航空般的座位、飞也似的速度,仅用两个半小时列车就越过长江新桥,稳稳的停靠在宏伟的南京南站。阔别长久的南京,早已不是当年中华门站一带的旧模样。来不及欣赏她的新姿,就迫不及待的按照朋友的手机短信指引,在候车大厅内顺利买到由南京南站发往马鞍山的长途汽车票,半小时后汽车向我的第二故乡进发了。
真是‘好雨知时节’,江南暮春的细雨轻轻敲打着车窗,也敲打我的心房。雨啊,你是否在滋润着游子的心绪,让我不要感伤?对,我不必感伤,当年的小城已经壮大辉煌,久违的挚友正在等候重逢的美好时光。身旁的妻子一直观察着我的表情,劝我不要太激动彷徨。她发现我说话的口音已经有些改变,带着下江方言的声腔。这是不自觉的变化,回到马鞍山,不由自主的就把这里乡音讲。
汽车走出南京城区,沿着高速公路奔驰,窗外的景色越来越熟悉。经过江宁镇、铜井,到达苏皖边界,一看见‘慈湖’两个大字,我心跳动顿时加速,马鞍山与南京两市交界处到了。‘近乡情更怯’,古诗的描写太逼真了,确是切身的体会啊!午后2点,汽车开进马鞍山长途车站,我一看,哦,认出来了,就在火车站的斜对面。这时小雨渐止,冒雨等候的人群里,几个熟悉的身影急忙收起雨具快步走来,招呼、微笑、握手、问候,互相抢着提拉行李等等一连串的亲切动作,孕含了语言难以表达的情谊。
“住到我家吧!”离休干部老W和我们坐上出租车时热情的说。听说他住6楼,我有些犹豫,因为左膝盖有伤痛。“师傅嫌那里太高的话,就住到我家去。”已经60岁的‘小M’乘机发出邀请。妻子说,“咱们动身前老W就精心做了准备,还是住他那儿吧。”出租车跨过我熟悉的红旗桥南行,停在一幢半新的楼前。保持着军人风采的强壮的老W抢先提起箱包上楼。来到第3层,一个宽大平台出现在眼前。他放下东西介绍说,“我这里虽说是6楼,但此处有个歇脚的‘缓冲’地带,你休息一下再继续爬3层就不吃力了。我早就为老弟考虑好了。”如此周到安排,我和妻子、小M都心悦诚服。进得门后,夫人C嫂早就热茶备上。稍坐,又陪我们到楼上看住处:这是一套复式住宅,上下各90平米,宽敞明亮、设施精良,堪比星级宾馆。老友的这般款待,我们感激不已,连小M也为之叹服。
接下来,老W又问,此行打算会见几位朋友?我说出包括小M等8、9位朋友的名字,正好他全认识。他马上宣布,今晚由他做东,在对面的美食城为我们摆酒接风,要我立刻通知。我只有恭敬不如从命,向客人们一一发出邀请。
傍晚6点半,我在美食城门前恭候来客。一张张熟稔而又陌生的面孔,逐次出现了。岁月在朋友们的脸上留下明显的痕迹,而身姿、神态依然如故,在他们身上我找到了昔日的形象和深记的友请。晚宴的气氛令人难忘,干红的酒香、菜肴的美味、深情的回忆、阔别的思念,交织成最美好的气场,回荡在宴会厅中。我即席述怀:“暮春微雨到江南,温情脉脉马鞍山 。车近故园情怯怯,眼观新路意绵绵。挚友重聚话难尽,故交对坐情益添。感谢王兄洗尘宴,觥筹交错续前缘。”
次日,安徽工业大学的WX老师,由其公子驾车前来,邀我们和老W到市郊濮塘风景区参观一处新的‘名胜’——怪坡。这里是马鞍山通往南京的另一条蜿蜒的普通公路,两侧山林夹道,风光朴实天然。出奇的是在相当长的平坦的路段上,看着明明是下坡,却必须加大油门爬上去,否则汽车就要倒溜回去。相反,从对面开过来时,看似上坡,却可以关闭引擎,车子会自由溜将‘上’去,不得不及时刹住才行。不少游人用饮料瓶、泼水等方法,笑看水往高处流、瓶往高处滚的趣象。在路旁竖立着一个牌匾,上边写着两个大字“怪坡”,另一面介绍了“玉泉四景——竹海、古树、清泉、钟鼓。”牌匾上还有详细文字:“怪坡亦称观音坡,出现这种“车往坡上溜,水往高处流”的现象,至今未有科学合理的解释。濮塘怪坡全长约120米,坡度为1.85度,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怪坡。”WX老师说,“你是‘老马鞍山’,采石矶等熟悉的去处不必耽搁你的宝贵时间,这里是你不曾见的新景点,所以请你来观看。”,我不由得叹道:老友用心何其良苦也!
事有凑巧,距离怪坡不远,就是老W的两位公子正奋力筹建的《月亮湾农家乐》。大家就拐过去休息和参观,看到那里有鸡鸭禽场、有垂钓池塘、有竹屋茶馆,我们惊喜不已。约定建成后一准来此避暑。然后WX老师不由分说,用车子把我们送到市中心的《雨山湖饭店》,‘突然袭击’设宴请客。WX老师和我比邻而坐,回忆起初次见面的情景。
当年我来马鞍山报到后,第一位同事就是WX老师。见面一说才知道我俩本是俄语学院的校友,他是学长,高我两级。从此我们朝夕相处多年,曾一同担任业余大学的俄语课和设计部门的资料翻译。WX老师已然年过八旬,但精神矍铄,我戏称他是‘80后。’我确信,好人必定长寿。
再次日,就是五一节,小M的儿媳利用休假要驾车带我们游览。起初定下的目标又是‘怪坡’。听说已经去过,她那个4岁的儿子在旁叹了口气:“马鞍山就这么个好玩的地方,还让人家抢先了!”聪慧的小家伙顿时成了大家关注的中心。我提出就在市中心转转,让我看看熟悉的几处地方,追梦往昔的记忆。由红旗南路北行到红旗桥,拐进湖北路,旧日的一些建筑夹杂在新的楼宇之中,显示着进化的脉络。走到湖东路,我请她放慢车速。这是当年我每天上下班必经之路,如今两侧郁郁葱葱、流香四溢的香樟树令我陶醉,30年啊,小茶杯粗细的小树已高大挺拔托起茂密的树冠,把这里变成造福行人的林荫大道。唯一可惜的是我们顶着十年动乱的压力,创办的全市第一个仪表厂已不复存在,成为国资流失的例证。
车流催促我们不能再慢行,就加快向南直驶抵达新建的市府广场。建筑物并不高大,但场面宏伟十分气派,很能反映这座山水城市的特点。我特别注意到玻幕大厅顶部镌刻着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聚山纳川,一马当先”,这是见到的最有个性的城市精神的表达,真实反映了马鞍山人的务实和进取。
时届中午,车回闹市解放路,我一眼就认出来由郭沫若题名的老展览馆。它对面有一家《梦都花中城酒店》专营徽菜,进去一看,装饰也是一派徽州风格。主人热情的要了不少特色菜,我不客气的点了沪帮菜‘腌炖鲜’和芜湖菜‘煮干丝’。大家以茶代酒,啖荤品素,顾往谈今,又有伶俐小孙儿助兴,其乐融融。饭后,在小M家略事休息,又驱车到市中心北延发展的‘东方明珠’社区,参观了她儿子和媳妇的新居。此处充分显示了新生城市扩建的优势,合理巧妙的布局,高低错落的楼宇,精心培育的植被,洋溢着现代城市的气息。主街上还别开生面的安置了几节早期的火车车厢和一台蒸汽机车,特色食廊就要在此开业了。
晚间,小M又邀了老W夫妇,一起品尝马鞍山的特色菜肴——“口袋鸭”。据说此菜初始于明末的张献忠起义军入川之时,抗战胜利后传到长江中下游。十年前有心人结合徽菜口味,在这里创出马鞍山的招牌菜。原料以老鸭和猪肚为主,兼容别样食材,加上中草药补品,的确颇具特色,大有要和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分庭抗礼之势。大家围坐共尝鸭汤肚片和各种珍馐,很有团聚的气氛。席间,小M的孙儿腼腆的频频现编祝酒词语,引得全场笑声不断、称赞声也不断。老W反复叮嘱:此子异常聪明,一定要引导教育好,令其成才!
5月2日大早,我们打听到住处不远就有市区最大的农贸市场,于是抓紧时间高兴的去逛了一遭。在那里买到了驰名的采石茶干、臭豆腐干、金菜地辣酱以及扁尖笋干、腌鸭腿等南方美食。东西太多了,只好打出租车到小M家,请她老公和儿子代为邮寄。虽然邮费和货款相差无几,因为是山东买不到的南货,心里也很平衡的。
中午,我约了马钢教育处的老同事YH君夫妇,在老W家晤面。交谈中问及多位故人近况,大都儿孙绕膝、颐养天年,心中深感欣慰。只是行期太紧,不克见面了。
在马鞍山的最后一晚,G君的女儿和儿子在当地的又一著名酒店《盛德轩》设宴践行。我离开马市时其女儿还是14岁的小姑娘,现在已是出色的检察官,而且有了一个围棋三段的儿子。30年未见,我不由得想起杜工部的“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若非计划生育所限,一定真的儿女成行了。我惊叹:第三代都已能出口成章、走棋复盘,我们能不老吗!?G君本在南京住院,特地赶回来参加送行,我和妻子感动不已!而坐在我身旁的F君却因为我实在排不出时间,去吃她们夫妇的请而嗔怪我了,我只有罚酒道歉。
马鞍山的餐饮兼具上海、南京、芜湖和当地的综合特点,明显看出来移民城市的优越。身在北方的妻子生在福建、长于杭州,早就垂涎江南小吃。所以我们总是一大早就下楼去觅食了。颇具规模的几家早餐店窗明几净、品种丰盛,服务员衣着清新、态度和蔼。这里的小笼汤包很有点上海南翔的水平,小馄饨则是芜湖早有的名吃。生煎包、大素包、阳春面、雪菜肉丝面、特色盖浇饭、甜酒酿、皮蛋瘦肉粥等全都一一品尝了。看到香脆烧饼我尤其高兴,记得这是和县的特色,尽管已经吃饱,也要买一个来满足口腹之欲。
这里的正餐菜系俱全,还有不少特色佳肴。沪帮菜、淮扬菜、川味菜的烹调手艺也算上乘。盛德轩的鹅肝、油爆大虾、清蒸鳊鱼以及梅干菜烧肉等质量都很高。
5月3日,我们谢绝了老W的送行,由小M的公子驾车送我们到马市旅游汽车站。出发前,在她家对面的‘大润发’超市里请我们吃了‘上马’水饺(妻子告诉他们济南风趣叫法是‘滚蛋水饺’,小M等大笑不止,她断不肯对我用此‘不恭’之词的)。到汽车站,小M的老公还抢先替我买了去南京南站的车票。随着车子缓缓开行,我们依依不舍的招手告辞。带着惜别之情,我又立即打电话对WX老师说,我们的车已经开动了,请原谅,我实在不愿惊动‘80后’老大哥为我送站。请多保重,来年再见! 接着又发了一条短信给参加了接风晚宴的名医YG伉俪:‘阔别三十载,今朝重相聚。关山几千重,不曾断情谊。把酒话别情,相约更亲密。人生知己难,有此当慰藉。’就这样,马鞍山寻梦之旅告一段落。
我们的下一站是无锡,因为仪表厂有一位退休的老工人阿X师傅的家在那里。阿X也已经80岁了,自幼学徒,18岁闯荡关东,很快成了哈尔滨模具行业的佼佼者。他性格活泼,体格很棒,曾获得哈市举重冠军。70年代初调回江南进了我们的仪表厂,我倆互相尊重,通力合作,成为最得力的工作伙伴。各项产品的模具,不论冷冲、注塑还是锻压,几乎全是我设计他制做。我搞模具纯属半路出家,依靠他的丰富经验和高超技能,解决过许多难题。十几年前他退休了,家里盖起三层小楼,多次邀我去玩。此次南游,我若不到他家造访就太失礼了。无锡之行是马鞍山寻梦的继续。
阿X的家在无锡著名工业区洛社镇。我翻开地图才知道,现在沪宁铁路格外发达,已经有三条线:普通、高铁和城际。乘高铁必须停靠无锡站,只好劳他老兄跑到无锡接站。南京南到无锡仅仅1.5小时车程,他竟然打来5、6个电话询问,可见对会面期待之殷切。我们下午4点到达阿X家,他同时邀请的仪表厂退休回到上海的阿L和阿Z两位女士已先我抵达。客人们的到来给小楼增添了很大的欢乐,尤其我这个30年未见的好友让阿X特别兴奋。大家互相仔细端详,看看白发、数数皱纹,虽然老了许多,可是都还健康的活着,然后开怀大笑。
市郊的农村自建房非常宽敞,前有出场和树木,后有院落和池塘,小楼4楼4底,高大敞亮,可以放7、8张床,儿女和孙辈们都回来也住得下。平时却只有老夫妻两人,悠闲并寂寞着。我们来到农村也躲开了都市的喧嚣,享受难得的宁静。阿X叫阿Z帮忙把红木八仙桌抬到厅堂的中央,嫂嫂老ZH端出时新嫩蔬,碧绿生青,让人垂涎欲滴;又拿出自制的葡萄甜酿,酒香袭人,还没动筷先自有了醉意。田园生活,淳朴自然,比城市的繁华别具魅力。饭后结伴到楼前的田地里散步聊天,惬意非常。
翌晨,阿X说镇上有集市,大家一道前往。路上经过一座大桥,桥下水面很宽,有舟楫往来,相当热闹。原来这就是运河。正好有漂亮的机动大船驶来,妻子连忙叫我给她拍照留影。
南方的集市货物极多,菜市里尤其丰富,我们选了最新鲜的苋菜、蚕豆、草头、毛笋以及河虾,还有枇杷、芒果等。另又买了咸肉、年糕,打算带回济南。街里的东西五花八门,很嫩的腌笋干北方没有,我们买了不少。下午,阿X和妻子等四人凑满一桌打起麻将,晚上阿L又拉着阿X跳舞,大家都希望老人生活得快乐舒心,我还拍下来他们的舞姿。
5月6日是我们返回济南的日子,车票是晚11点的,所以还能逗留一个白天。看到邻居在地里劳作,我们过去攀谈,他们把阿X的客人看做自己的客人,要我们一起去前边摘菜,热情的送给了一大把鲜嫩的小青菜,回来就请嫂嫂烧好上桌了。
午饭后阿L有事去苏州。我们的列车开车时间太晚,不可烦八旬老者亲自送站的。商量好由阿Z早点陪同我们到市区去,就此惜别阿X和嫂嫂。记住了阿X的家——无锡市洛社镇彭湾里!我们还会来的。
4时许阿Z返沪,我们到市中心的崇安寺步行街买东西。人们常善意的取笑说,驰名的三大特产证明无锡人‘门槛精’:泥菩萨是泥巴做的,没啥成本;肉骨头是骨大肉少,成本也不高;而油面筋看上去挺大可是空心的,成本更是低廉。明知如此,人们却趋之若鹜。你不由的钦佩无锡人的智慧灵巧!我们要买的正是其中的两样:泥菩萨和肉骨头,用以馈送亲友。
吃了晚饭,看时间尚早,就在崇安寺的露天茶座选个湖边的位子,要两杯清茶,回味着与老友们的亲切会晤,看着不时变幻的灯光人影消磨时间。啊,瑰丽的‘小上海’,既繁华又悠闲,你给我们的江南寻梦之旅,画上了一个非常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