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史海钩沉:母校的飞越
2011-12-22 13:15 国立高工 探401 校友 齐长林 

 

    一九四九年前,我沿着赵登禹路走在上中学的路上,每天都要走过一段长长的、高大的青砖墙,院墙中间大门上方有“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字迹。大门对面,马路东侧,有一个十分高大的照壁,上面有“紫气东来”四个大字。这里就是我后来就读的母校北京国立高工发祥地,现在是全国政协机关所在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当初这所庭院是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顺承勒克德浑郡王府邸,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辛亥革命成功后,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个王府被北洋军阀占用。张作霖入据北京时,占用王府作为大元帅府。8年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培训他们的子民。抗战胜利后,这所院落被分片接受,实际上已被肢解。幸而,有识之士沈兼士先生(历任北大教授和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多方奔走呼吁,力陈工业救国要旨。终于在1946年5月,在这片王府原址,“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立,我们的母校诞生了,校长是陈光熙教授。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平民百姓子弟才有可能在王府读书。根据健在的,1946年第一届入校学习的学长张澂的回忆,他们还曾挪到白塔寺附近的一个院落上过课。

  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1950年我们的母校飞越到另一座王府。“国立高工”的校名也更新为“北京重工业学校”。新校址在德胜门内,后海北沿摄政王府。

  1951年我踏入这座高雅,优美的王府校园学习,感到十分庆幸。往前追溯,这里原是清康熙年间明珠大学士的花园,名曰:“渌水院”。清光绪年元年(1875),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当了光绪皇帝,醇亲王得以入住和改建。特别是获得御批,把玉泉山活水引入它的花园湖中,园中奇石叠趣,草木葱葱,溪流淙淙,湖水泛波,睡莲吐翠,荷花映红,并有小桥、游廊、亭阁点缀其间,非常幽雅。

  1953年,我校飞出后,值得庆幸的是,1963年4月,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迁居于王府西花园,使历史原貌得以部分保存。并且因其间不时有国家政要、社会名人来此探望、拜访,更增添了此地的光彩。1981年国家命名此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并对外开放。这里见证了清王朝的兴废,又见证了辛亥革命的跌宕起伏,也见证了人民共和国的风雨与繁荣。孙夫人的入住,证明了对辛亥革命历史的尊重,也见证了共产党人团结民主人士的真诚

  此前,我故地重游,看到树龄有几百年的西府海棠依然婀娜多姿,雄伟剑石依然挺拨犀利,它们好像文官武将忠诚地守卫在这里。如果把剑石比作英武刚直的尉迟敬德,那么西府海棠恰如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他们在这里既迎送过清朝皇亲国戚;也接待共和国主席少奇夫妇、周总理夫妇、小平夫妇、陈毅夫妇……幸运的是,我们一群平民子弟也曾经在此地学习和嬉戏,剑石和海棠树可以为我们见证。


  我们的学校从一个王府飞越到另一个王府,从一个侧面反映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多么迫切急需工
程建设技术人才,人民政府对培育建设人才多么的重视。

  国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需要更多的人才,因此母校又开始第二次飞越。1953年,她伸展两翼。左翼到东郊,化作“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右翼到西郊,化作“北京钢铁工业学校”。

  当我们搬迁到位于八大处附近新校址,同学们都为高大、宽敞、明亮、美丽的校舍而兴奋,为优美的四周环境而陶醉。上课时,我这个好动的学生,还不时向田野眺望。竟然诌起至今未忘的诗句:“风吹麦田麦苗摇,银光闪耀似波涛……”

  第三次飞越,当国家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时,母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钢校演化为当今的北方工业大学;机校演化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这些大学培养的不仅有本科生,还有硕士生、博士生。

  母校的飞越,不单单是校址变迁、校名改变,更包括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伴随共和国蓬勃的发展而飞越。母校的演化,恰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她的光辉越来越灿烂,培育出无数的雏鳯在翱翔。

                                        摘自国立高工校友会《联谊会刊》2011.1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