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史海钩沉:几曲可尽后海情
2011-12-22 12:51 国立高工校友 铁402 王令光 

 

    后海,古城北京西北角的一片水面,岸柳垂条,碧波荡漾,给我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1951年夏,我从北京四中初中毕业。父亲说“毛主席提出‘三年准备、十年建设’,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你应该报考国立高工,早点毕业出来参加大建设。”我就和几位同学一起去报了名。考试后我榜上有名,母亲很高兴,带我到什刹海河沿儿吃了一顿我最爱吃的“褡裢火烧”。

  开学了,我佩戴着刚刚改名《北京重工业学校》的校徽,走进后海北岸神秘的“深宅大院”,开始了管吃管穿“供给制”的住校生活。上课、吃饭、开会等各项活动全在这深宅大院,唯有住宿不在这里。后海南岸有一组高大的厂房,黄墙灰瓦,器宇轩昂,从北岸看过去雾气朦胧中酷似一座海边的新城。这里本来是预设的学校实习工厂,由于还没有条件盖学生宿舍,我们就暂时住在这里。学校没有足够大的操场,同学们就在后海沿岸练习长跑,我属于懒惰的一族,四年下来一直没有沿着后海跑上一个整圈。

  入校后就听说了这深宅大院原来是满清的醇亲王府,里面层层院落,曲折相通,很像迷阵。有人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的大观园就以这里为蓝本。的确,我们化学实验室的房子外面,就有一小片竹林,从窗子朝外看去,竹影婆娑,很有“潇湘馆”的意境。大院被北边的一溜高墙围住,有个小门通向外面的鼓楼西大街。这个小门想必就是曹公笔下的“角门”吧。可惜,那时少不更事,没把整个校园的平面图画下来以供后来仔细研究。

  我最喜欢西南部的花园,花园中央有个池塘,显然是人工挖出来的,引来后海的活水,给花园增添了灵气。周围大概是用挖出来的土堆积成土山,山上山下有许多树木花草,还点缀着一些石头。游廊逶迤连接,跨越池水的廊桥通向前方的亭阁。东边山顶上扇面形的亭子叫“箑亭”,是全国的制高点,当年王爷站在亭前不仅能总览全王府,后海的景致也可一览无余了。池塘西岸的山峦上有个“听雨屋”,下边就是一片荷花,盛夏香风阵阵,冬日和初春荷花凋零,残枝败叶坚立在冰水中,遇到下雨就滴答作响,令人想起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境界。那时此房为校医室的所在,我很羡慕校医们的工作环境。后来几经变迁,这个花园成为人人敬重的国之瑰宝、宋庆龄副主席的住所,现在是供人瞻仰的《宋庆龄故居》。

  冬天来了,那些年北京的冬天很冷,后海水面经常结冰。我们很喜欢这里的冰面,起初后海又没装铁栏杆,很方便走上冰面,除了可以任意“打冰出溜”玩,更有实际意义的就是能直接穿越冰面回宿舍,不必再从后海的西岸绕行。这可就增加了风险,学校领导和老师总因此提心吊胆,多次明令禁止。可是我们这群调皮的孩子,却总要“越是艰险越向前”。有时走在冰面上,冰面受压会发出尖锐的啾啾声,被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趴下来增大和冰的接触面,这说明我们的物理课没有白学。幸好那两年还没有同学掉进冰窟窿。

  后海,区别于皇城内的中海、南海和北海,清朝年间就是市民可以行走、驻足的地方。所以留住了许多老北京的市井色彩,令人神往。上世纪50年代,后海附近京味依然特浓,炸油饼、卖豆汁儿的、卖老豆腐、芝麻烧饼、螺丝转儿、马蹄儿的,等等都有。不过我们这群灰制服学生不大有光顾的,倒是课间休息时会出来看看玩玩,放松一下因紧张学习而绷紧的大脑,记得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位卖麻花的,此位老者矮矮胖胖,不论冬夏春秋每天九十点钟都会出现。他的吆喝声非常独特,说是吆喝,实际就是唱歌。右臂弯儿里挎着个大柳条篮子,沿着后海北岸从西往东边走边唱,声音洪亮而动听。他的歌词我记忆犹新:“脆麻花、蜜麻花、啊焦排钗儿——热炸糕、糖火烧!”其曲调也是固定的:“咪嗦嗦、咪拉嗦、拉哆哆咪——咪、咪拉嗦、嗦法嗦。”我当时还记了谱,最后那个“法”好像还是升半音呢。

  1953年上级下令把学校分作两部分,机校和钢校各奔东西。我们属钢校,搬到西黄村新建的校园,依依惜别了后海。可是那王府里的一进进套院,那雕梁画栋的游廊和箑亭,那倒影荷塘的听雨屋,那迷人的老北京叫卖声,那……都永远沉淀到了我的心底。

  前年9月,我和在北京读大学的孩子重访后海。马路依然、街巷依然,算是北京城里难得的变化不大的一角。可是与鼓楼大街连成一片的后海南岸,也早就是灯红酒绿的茶馆酒肆歌厅咖啡室的世界,流行的乐曲忽而悠扬忽而疾促,彰显着时代的变迁。北岸虽说是坚守着传统,大概也不免会被渐渐融化进去。夕阳西下,站在银锭桥上回眸一望,晚霞依旧那么迷人,水面平静,波澜不惊。蓦然一只水鸟掠过,这光景恰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心中油然荡起几多兴奋、几多惆怅。几曲可尽后海情啊!

                                              摘自国立高工校友会《联谊会刊》2011.1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