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走进一支神秘的部队
1960年我国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中苏关系的急剧变化,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背信弃义终止了对我国经济、军事的援助项目,我国许多军工项目纷纷下马或紧缩,我国刚刚开始的导弹建设事业必须重新调整。
空军党委决定:空军第四高级专科学校(现在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的前身)当年入校学员暂缓开课,全部下放到空军高炮、雷达、航空兵等连队锻练。我有幸下放到北京的空军第三训练基地导弹独立营的连队,参加了保卫北京的战备工作。
进入空军第三训练基地之日起,逐渐从部队各级首长那里了解到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开创史。
五十年代,我军装备很落后,美蒋高空侦察飞机凭借高空优势,肆意窜入大陆侦察挑衅。
1956年,朝鲜战争结束不久,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尖端武器! 4月,党中央正式批准成立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聂荣臻任主任,负责导弹和航空工作的发展建设。5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决定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8月,中国政府做出从苏联引进导弹技术的决定。
1957年7月20日,苏联政府支持中国发展导弹,同意中国派代表团去苏联谈判。
9月,我国派聂荣臻元帅、陈赓大将、宋任穷上将等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同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别尔乌辛为首的苏联代表团谈判。10月15日,双方达成协议,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10.15协定”。其中在地空导弹方面,苏联同意援助中国萨姆-2地空导弹。同时,苏方同意派专家组来中国帮助组建地空导弹部队,并派一个萨姆-2建制营的军官前往中国,使中国空军一个营学会使用这种武器。
1958年6月,苏联援助中国组建地空导弹营的专家组抵达北京。
1958年6月的一天,空军副司令员兼技术部部长成钧中将向北京军区空军探照灯兵指挥部主任张伯华上校说:“军委决定由空军组建地空导弹部队,我们研究确定由你负责组建一支导弹营工作。
张伯华受领任务后,便参照苏联专家提供的地空导弹营的编制表,开始了筹建工作。第一批地空导弹部队官兵是在空军范围里,从政治很可靠、文化程度高、技术能力强的官兵中精选。职务要求是高职低配,即导弹营长要由团长以上干部担任,连长要由营长以上干部担任。
10月6日下午,在北京清河镇空军高级防空学校小礼堂举行我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成立典礼。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副司令员成钧中将,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周彪中将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庄重地宣布:“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一营正式成立!”,调张建华上校任我军地空导弹第一营营长,调高射炮兵学校干部部长张思聪上校任营政委。刘亚楼又激动地说:“我们的防空力量正在走向完备。在低空,有高射炮兵;中空,有歼击航空兵;高空有你们地空导弹……同志们,审查了你们祖宗三代才把你们挑来,党和人民把这样的尖端武器交给你们,责任不轻啊!你们要尽快地把苏联老大哥的尖端技术学过来,以后再消化、发展……还有,要绝对保密!连父母亲、老婆、孩子都不能告诉!”
为了保密和便于工作起见,国防科委统一规定地空导弹的代号为“543”。因此,地空导弹部队在军队里就称 “543部队”。
1958年11月23日晚,天气奇寒。满洲里火车站,有三三两两闲人走动,大都是便衣警察。站台上有苏联国防部驻中国国防部代表卢任斯基中将、中国的张建华营长等二十多人皮衣皮帽,迎接苏联开来的一列国际专列。为了保密,长长的列车没有靠近站台,而是混在车站无数的货车之间。
风云突变,苏联军事专家给导弹第一营授课未结束,苏联导弹营突然接到“迅速撤回”密令。
苏联军事专家全部撤离后,中国空军导弹第一营的官兵齐心努力摸索,逐渐掌握了萨姆-2型兵器。
1959年5月,组建空军第三训练基地,担负地空导弹部队的改装训练和作战指挥任务。张伯华上校任基地主任、贺芳齐上校任基地政委、张建华上校任基地参谋长、张思聪上校任基地政治部主任。
12月26日,北京军区空军在北京大兴县高米店组建地空导弹二营。营长是全国第一个100毫米高射炮团团长岳振华少校。
1958年12月26日至30日,二营196人从45个大小单位,被同一个命令调遣。
一营接受了以最快的速度传帮带新组建的中国空军导弹第二、三、四营的官兵重要任务。导弹营直接接受空军最高指挥所首长的指挥。
经过4个月突击训练,二、三、四营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已经过关。1959 年8月,中国空军当时所有的地空导弹部队开赴甘肃鼎新县戈壁滩实弹射击,目标是由飞机投放的靶机。这次没有苏联专家全由中国人指挥操作。实弹射击不断传来捷报,一个营接着一个营击落了靶机。
惟独二营射击失败,导弹起飞后并不飞向目标,倒转180度打到背后40公里处戈壁滩上,炸了个大坑。别人笑话二营,说是“地对空”变成了“地对地”。二营一片沮丧,有些同志流出了眼泪。几个月的没日没夜的苦干,换来个“光头”。
检查结果,指挥、操作都没有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干部找到了病根,原来是苏联兵器在出厂时将扫描雷达的一个控制柜的设备两根导线接反所导致。请来苏联驻京的专家,他们承认责任在苏联的工厂。二营打靶虽然失败,但功绩是发现了兵器的隐患。否则,我们运用这套兵器在以后保卫北京的作战中,不仅不能击落敌机,导弹还可能反转180度,从阵地反方向飞行40公里,将导弹打到北京城,想起来后怕。
直至苏联单方面在1960年撕毁“10月15日协定”,中国总共从苏联进口萨姆-2型兵器5套,导弹62发。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仅靠这些武器作战。1960年后,一套在军事科学第五院,一套在三原空军第四高级专科学校,一套拆散在工厂仿制,只有两套在北京担负着战备。

战功赫赫的543导弹营
1958年10月,国民党空军驾驶美国援助的两架RB-57D型为亚音速、双发喷气式单翼高空侦察机,继续对我大陆纵深进行侦察活动。
1959年1月14日至6月初,国民党空军驾驶RB-57D高空侦察机狂妄地17次窜入我大陆内地侦察。
6月下旬,国民党空军又两次窜入大陆,竟胆大包天地进入京津地区上空。
苏联的萨姆2是两级火箭推动,当时的最大射程39公里、高度不足23公里。一个导弹营的全部装备近百辆车,部队移动需要分两列火车。火车由毛泽东机车组负责。
十年大庆,我国将邀请80多个国家的贵宾登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阅兵和70万群众游行,北京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证共和国十年大庆的空中安全,9月21日,导弹营官兵在北京郊区进入一级战备。10月5日,上级宣布国庆节战备解除。
10月7日9时41分,我军福建前线某雷达连报告:发现台北以北50公里海面上空有1架RB-57D高空侦察机。
10时3分,雷达部队报告,敌机从浙江温岭上空窜入大陆。我南京军区空军出动两架米格19歼击机爬高,在RB-57D高空侦察机下方强行拦截无效,敌机进入山东省上空时,济南军区空军出动两架米格19歼击机爬高拦截也无效。敌机凭借高度优势,置之不理,大摇大摆地企图沿津浦路上空进入北京……。我空军高炮无能为力,情况十分紧急之时,空军首长命令京津地区我方飞机全部立即降落,飞行部队指战员很不理解空军首长的这道命令……。
11时15分,敌机距北京480公里时,空军首长命令几个导弹营进入一等战斗准备。
11时30分,导弹营警戒指示雷达发现敌机距离380公里左右,高度1.9万米,时速750公里。敌机越来越靠近导弹二营。
11时50分,当敌机距二营导弹阵地139公里时,空军首长命令导弹二营立即做好击落敌机的准备。
营长岳振华下达命令:打开制导雷达天线。115公里时,制导雷达抓住了敌机。此时,阵地上鸦雀无声。
敌机距离100公里时,营长岳振华下令连续发射3发导弹通电准备!
70公里时,岳振华下令:接通导弹发射架同步!
三枚银白色的导弹在绿色发射架带动昂起头来,随着制导雷达天线不停地同步转动,指向敌机。
坐在RB-57D高空侦察机上的上尉飞行员王英钦,死到临头全然不知,他驾驶敌机从天津转弯直飞北京。
60公里时,岳振华下达射击决心:“三点法(空中导弹、控制雷达天线始终要与目标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导弹三发,间隔6秒,28公里消灭目标!”
12时4分,岳振华果断地下达命令:“发射!”
引导车技师按下了发射按扭,“轰、轰、轰”3声巨响,3枚银白色的导弹相继腾空而起,3发导弹个个命中目标,敌机RB-57D高空侦察机来了个空中三次开花,残骸坠落在通县东南河西务村附近。
敌机残骸坠落现场,保卫干事现场看到:飞行员戴着头盔是跳伞失败摔死。保卫干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黑皮小本,贴着飞行员的照片,写着“上尉飞行员王英钦“字样。小本里夹着一张王英钦全家合影。在飞行员尸体西南方向50 米处,,摊着一具白色降落伞,伞绳象是被刀齐刷刷地砍断了。很可能是飞行员在跳伞后,导弹爆炸的碎片将伞绳削断。距飞行员尸体100米处,是RB-57D飞机主体残骸,尾翼翘起,“5643”的尾号清晰可见。
10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元帅赶到残骸现场看敌机残骸,边听边用手杖击打地面说::“打得好!打得好!”
贺龙、徐向前、聂荣臻、林彪、谭政、李富春、蔡畅以及杨成武等陆续来到二营阵地视察和看望指战员,并表示祝贺。
贺龙元帅赞扬二营官兵:部队改装训练才4个月,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第一次就打了个漂亮仗,了不起!
10月14日,空军领导们来到二营营区,为二营召开祝捷大会。国防部给二营记集体二等功,举行了八个菜一个汤的盛大的喜宴。刘亚楼司令员手拿着茅台酒,亲自为官兵们敬酒,参战全体指战员个个受到晋衔晋级奖励,官兵受到鼓舞。从此在543部队里,流传着“火箭上天,敌机掉下,八菜一汤,添杠加豆”佳话。
1959年10月7日,也就是中国导弹部队成立第366天,“543部队”一战成名,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首例。吓坏了美蒋首脑和军队,也惊动了苏联,让赫鲁晓夫料想不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如此厉害!

击落U-2型高空侦察机
美蒋的RB-57D飞机不敢再进入大陆侦查,1962年1月13日,国民党空军派U-2型高空侦察机坚持远离京津上空几百公里窜入大陆。U-2型比RB-57D型的性能更高。
面对国民党U-2侦察机的疯狂入侵,中央军委决定消灭入侵敌机。
U-2侦察机虽多次入侵大陆,但从不进入京津上空,靠以往“守株待兔”的战法,行不通了。我军仅有两个地空导弹营,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领空捕捉狡猾的U-2侦察机谈何容易。
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说:海底捞针,总不死心!用两个营的兵力打U-2,就是要在大海里把针捞上来!
大海捞针怎么个捞法呢?空军党委和首长大胆运用毛主席的游击战思想,作出出奇制胜的决策:秘密将固守在北京的地空导弹营拉出有实战经验的二营离开北京,打游击,留一营继续坚守保卫北京的安全。
1962年8月29日,导弹二营又奉命转移到南昌向塘地区。这是一个很好的伏击阵地,这个阵地位置的选择是由空军副司令员成钧确定的。
我军首先采取诱敌就范的策略。9月7日,空军命令,从南京起飞一个轰炸机大队转场到南昌以南的樟树机场,诱敌出动。果然,国民党上钩了。第二天,敌人1架U-2飞机,以侦察广州为试探,飞至广州市70公里左右,开始侧飞,然后突然转弯由此而南,通过广州市上空,做试探侦察,以观察我军江南地区有无“导弹”部队。
9月8日,我军又从南京起飞了1架大型轰炸机,以1万米高度直飞南昌以南的某机场,设法将U-2飞机引入南昌我军导弹伏击阵地。
9月9日6时,国民党空军1架U-2飞机从桃园机场起飞。6时13分,敌机在桃园以北40公里处,就被我军雷达发现。我军导弹部队很快进入临战状态。7点32分,U-2飞机由平潭岛上空2万米进入大陆,而后经福州、南平,沿鹰厦铁路上空北进。
导弹二营指挥所电话里传来刘亚楼司令员的声音:“岳振华,你看到U-2出来了吗?”
“报告司令员,我从标图桌看到了。”
“把它打下来!”
中校岳振华坚定地回答:“是!坚决完成任务!”。
敌机U-2飞至距南昌75公里时,开始侧飞临远,航向西北。岳振华当时判断,敌机用的又是8日侦察广州时用的老战术,立即命令警戒指示雷达天线严密监视,部队进入战斗准备。
随后,岳振华又果断地命令:关闭制导雷达天线,避免该种频率惊动敌机。
此时,在空中驾驶U-2飞机的飞行员陈怀果然上当了。
陈怀误认为南昌无“导弹”,他想尽快侦察到我军轰炸机在南昌一带的情报, 8点24分,从九江左转直飞南昌。
8点30分,敌机进入二营火力范围,岳振华迅速命令,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捕捉目标,导弹接电准备。
8点32分,3枚导弹依次先后连续升空、连续爆炸击中U-2飞机。
刘亚楼司令员给还在阵地指挥车上的岳营长打电话说:“岳振华吗?你火速赶到飞机残骸现场,如飞行员活着,速送医院抢救,如死亡,则用棺材好好埋葬,在墓碑上刻上死者姓名。”
周总理拿起电话向刘司令员表示祝贺:“很好。这是个伟大的胜利。美国U-2飞机前几天入侵苏联,他们只提了警告,我们把这种飞机打掉了,是一个伟大的胜利”。9月20日,刘司令员带领营长岳振华进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
被击落的U-2飞机残骸坠落在距南昌15公里的罗家集附近。飞行员陈怀跳伞受伤被俘,急送医院,但因伤势太重,经抢救无效丧命。
9月9日是空军召开党代表大会的第二天,刘司令喜悦的宣布休会两天,立即飞到南昌战斗现场视察和祝捷。空军党代表会复会时,突然,毛主席进入会场,看望了全体与会代表。建国后,毛主席从未有过出席任何部队的会议,这是破例呀。在小会议室里认真听取空军首长汇报导弹营击落美蒋U-2飞机过程。南昌“游击战”的爆炸声震撼了台湾国民党,也震撼了世界。1959年我们第一次击落RB-57D侦察机,现在又击落U-2飞机,外国人不得不对中国空军伸大拇指了。
从10日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报纸发表新华社消息。国外很多国家也纷纷发表评论指责、警告美国侵略者,我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负责人祝贺空军部队取得重大胜利,揭露肯尼迪政府假和平真备战的狰狞面目。9月15日,首都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集会,庆祝人民解放军空军击落U-2飞机的重大胜利,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
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回答西方记者“中国是怎样击落U-2飞机的?”时幽默地说: “我们是用一根长竹竿子把它捅下来的。”


二营再建奇功
当装有电子干扰系统的新型U-2飞机问世,国民党当局又开始了新的冒险,继续空中侦察大陆。
为了集中更多优势兵力,军委决定把学校做教学的一套萨姆-2导弹装备和中科院做研究的一套萨姆-2导弹装备拉出来分别组建导弹三、四营,参加战斗,打U-2飞机。
聂荣臻指示,将四个地空导弹营很好部署,构成大面积有机结合的火力网,围歼敌机。
空军司令部总结经验和教训,根据敌机的入侵规律,进行了新的战斗部署。1963年10月,空军首长将四个地空导弹营调往江西、浙江两省的弋阳、上饶、江山、衢州一带,由西南到东北,成“一”字形的160公里的拦截正面。10月底,地空导弹部队全部进入阵地,开始担负战备任务。
11月1日,空军成钧副司令员在上饶召开作战会议,地空导弹群指挥所和四个营的营长和政委都到会。会议正在进行,国民党U-2飞机上门送死来了。
11时15分,U-2敌机从甘肃鼎新折返,沿航线返回,成钧副司令员宣布散会。
U-2飞机好像与二营很有缘,逐渐向二营方向飞来。地空导弹群指挥所命令二营负责歼灭敌机。
敌机距阵地90公里时,上校营长岳振华命令3发导弹接电准备。70公里时,岳振华命令松九雷达接替‘513’雷达指示目标。39公里时,测定射击诸元,制导雷达即将开天线的关键时刻,松九雷达突然丢失目标,使‘近快动作’失去了保障。岳振华当即命令改用‘513’雷达情报,求测射击诸元。参谋按航速推测敌机距离我阵地35公里时,岳振华下令开天线,随即下令发射3枚导弹。整个指挥和操作沉着果断、熟练迅速,时间不足10秒钟。
第2发导弹在26公里处将其击落。飞机残骸落于阵地东北27公里江西广丰县万罗山附近。国民党少校飞行员叶常棣跳伞被活擒。
地空导弹二营又一次用中国式战法创造了地空导弹击落U-2电子预警侦察机的奇迹。

舍低打高,专打U-2
1964年7月7日,国民党空军连续派出飞机窜入内地。8时19分,U-2飞机1架,自台湾往东北飞行,9时34分飞进大陆;9时零3分,另一架U-2飞机出现在广州东南,9时44分进入内地;11时10分,一架RF-101侦察机窜入大陆。这种RF-101侦察机与U-2飞机正好相反,属于低空高速侦察机,低空和垂直机动性能好,加速快,可在100至150米超低空飞行,最大时速1900公里。
李南屏是国民党空军的“头号王牌”。叶常棣所驾U-2飞机被击落后,其他飞行员都成了惊弓之鸟,不愿再进入大陆冒险,而李南屏却猖狂地叫喊:“大陆有飞弹,也打不着我,我不怕!” 曾12次驾驶U-2飞机深入大陆纵深战略要地上空侦察,12次凯旋而归。蒋介石曾四次召见过这位“克难英雄”。
1964年5月,上级命令地空导弹一二三营兵分两路再下江南。二营为一路,单独到福建沿海一带作战。
行前,刘亚楼对已经晋升为高炮某独立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的岳振华说:“这次你率领二营去福建沿海设伏,主要任务是打国民党空军RF-101侦察机。这种飞机速度快,飞得低。沿海地区离台湾近,情况复杂。你要亲自担任营指挥员指挥作战。”显然,刘亚楼是让岳振华打完这一仗再走马上任。
刘亚楼最后满怀期望地说:“你这次出去,一定要打下一架敌机,如果李南屏驾U-2出动,你能打下李南屏,那就更好了。”
1964年5月15日,二营到达福建漳州,很快进入阵地严阵以待。
面对敌机,二营官兵感到担子沉重,过去只对付高空,现在要对付高低空……担子的确不轻。
尽管如此,大校营长岳振华仍充满了信心。比起上饶之战,现在的二营战斗力更上一层楼。技术上,新装备的“反电子预警”已能熟练掌握;战术上,“近快战法”炉火纯青。开天线距离缩短到33公里。从打开天线到发射导弹的操作速度又提高了一倍,仅需5秒钟。
1964年7月7日11时33分,两架U-2分别在江西的新城、上饶上空;敌情预报RF-101将出动。
决心:RF-101先来先打。用3枚导弹喂它;剩1枚,留着喂U-2。4枚导弹接电准备。
12时5分,北U-2离我阵地110公里处,突然改航直飞二营阵地,3发导弹第2次接电。可它又侧着身子飞远了。
12时8分,目标指示雷达报告:“方位200度,距离108公里,发现RF-101”
指挥员决定,拟首先消灭RF-101,下令导弹第3次准备。可是敌机在南澳、东山、古雷头一线擦着海边飞过,出海返航。
12时15分,北U-2从龙田出海返航。南U-2距二营阵地160公里。又接到情报,RF-101有重新出动征候。推算南U-2可能和RF-101同时飞入二营上空。
两分钟后,南U-2也从汕头出海,RF-101迟迟不来,天空宁静。
打谁?指挥员决心:舍低打高,专打U-2,因为萨姆-2更善于打击高空目标。
12时25分,南U-2在汕头、南澳岛以南海上绕了半个弧,再次窜入我领空,直飞漳州。
导弹第4次接电准备。
近点,再近点!12时36分,敌机距离32.5公里。
岳振华命令:“开天线!”
突然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敌机正好在荧光屏中间。
32公里。“发射!”从开天线到发射,3秒!
引导车技师按下发射按扭,第一发、第二发、第三发导弹相继升空。
敌机迅疾以30度的大坡度转弯逃跑。但晚了,完蛋了。
残骸坠于漳州东南7公里的红板村,飞行员死于座舱内。
被击毙在座舱内的飞行员姓名是个谜,他没有带任何证件。不过,他的手指上有金戒指一枚,刻着:“叶秋英”。
询问叶常棣时他说:“李南屏也被打下来了?叶秋英是李南屏的妻子”。
7月8日,刘亚楼、成钧等空军领导到达前沿阵地。10日在漳州召开祝捷大会。刘亚楼宣布了国防部授予二营“英雄营”称号的命令。

毛泽东有请“英雄营”
地空导弹部队二营四战四捷后,刘亚楼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对四次作战情况作了精辟地概括:1959年第1仗是按苏联专家教给我们的办法打的;1962年第2仗一半是苏联的打法,一半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战法;1963年第3仗完全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战法;1964年是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作战。
7月21日毛泽东看了报告,大笔一挥:“刘亚楼同志,此件看过,很好,向同志们致以祝贺!”批完文件,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周恩来迅速通知刘亚楼:“因为这支部队战功卓著,毛主席说想见见这个部队的同志们。”消息很快传到二营,大家兴奋无比地从漳州赶往北京。
1964年7月23日早晨,二营全体官兵乘车来到天安门广场西侧。尔后,排队进入人民大会堂,等待毛泽东接见。
周恩来先迎了上来,叫岳振华和他一起去迎接毛泽东。在一个休息厅中,岳振华再次见到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
周恩来介绍:“这是岳振华同志,二营的同志们已经来了”。毛泽东握着岳振华的手说:“认识,认识,岳振华同志嘛!”岳振华激动地代表二营的同志们向毛泽东和中央首长们问好。
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彭真、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一起走向接见大厅。主席边走边对身旁的刘亚楼幽默地说:“为什么你不让别的营去打仗,都锻炼一下嘛!美蒋就那么几架U-2飞机,做个计划,不够我们打的嘛!”。毛泽东和中央首长进入接见大厅,二营官兵掌声雷鸣。毛泽东挥起右手,轻轻摇动,向大家致意。
毛泽东漫步来到二营官兵中间,与部分指战员亲切握手,並和中央领导同志一起与二营全体官兵合影留念。
这是二营官兵一生中最难忘、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二营的指战员获得这样的殊荣当之无愧。在防空作战中,二营立集体一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有148人受到提前晋衔晋级的奖励,94人立一等功,102人立二等功,309人立三等功。
1967年初,中国的神箭——“红旗二号”地空导弹正式服役,从此结束了我军地空导弹部队单一使用苏联萨姆-2地空导弹的历史。
1968年3月22日,地空导弹二营在广西宁明地区用“红旗二号”导弹击落美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一架,成为第5次击落敌机,二营是我军地空导弹部队击落敌机最多的“英雄营”。
神奇的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十年防空作战中,共击落入侵各种敌机10架,其中高空侦察机6架,无人驾驶侦察机3架,歼击机1架,为世界和中国地空导弹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