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人喜吃也善吃,在陕西是出名的,杂五方兼南北风味,凉拌爆炒红烧清蒸烹炸,食之酸辣甘甜清淡醇香。腊肉、菜豆腐、热面皮、炕炕馍都有特色,我就写写它们吧。
腊 肉
腊肉是佛坪人过年和招待贵宾的必备菜。每逢冬腊月,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留足过年用的鲜肉,其余的趁新鲜用食盐,配以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腌入缸中。七至十五天后,用绳索串起来,挂于灶头顶或吊于烤火炉,再用柏树枝、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烘干水分。秦岭山区林茂草丰,家家烧柴草做饭取暖,极易熏制腊肉。城里人家,虽不杀猪宰羊,却到市场上挑那上好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几吊腊肉,隔年慢慢享用。也有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代劳。
熏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兼有开胃去寒消食功能。
佛坪腊肉,也有光荣历史: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王,兵败南下,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佛坪腊肉招待;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还用佛坪腊肉进贡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菜豆腐
菜豆腐是汉中的名小吃。菜豆腐在汉中各地的做法颇不一样,基本工序如浸泡黄豆、磨成豆浆、过滤清渣、入锅烧煮、点清豆腐、豆花成团相同。后面工序差别很大:汉中,点清浆豆花成块就行;城固、洋县,还要将淘净的大米倒进清浆,煮得大米“伸腰”,倒入块状的豆腐,加点小白菜或青菜浆水菜,制成名副其实的菜豆腐;佛坪人的做法是把点清豆花的清浆倒掉,把淘净的大米放进磨制过滤后的豆浆里烧煮。光吃豆腐不经饿,豆腐加大米耐饥,清浆口感不好;佛坪菜豆腐,汤是豆浆,豆腐鲜嫩,大米烂熟,汤味软和,口感好极。其他地方用辣椒面泼上菜油,味道单一;佛坪的佐料讲究,把青辣椒捣碎腌制几天,再加点新鲜香菜蒜苗,酸辣酸辣,脆甜脆甜,有嚼头增食欲。
菜豆腐的做法并不难,佛坪人人爱吃,几乎家家会做。母亲做菜豆腐的手艺巧,吃起来酸溜溜、辣乎乎、脆生生、甜丝丝、软嫩嫩的,极合胃口。我每次能吃三四碗,塞得胃胀鼓鼓的,再也容不下一丁点,走路都得轻手轻脚迈碎步,有时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我曾在《母亲送我菜豆腐》里写过这些。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有个老师的爱人做菜豆腐时参阅了那篇小文,据说味道也挺香。对于我,实在荣幸不已。
做菜豆腐是件费事劳神的活儿,县城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每天早上七点左右,他们奔向各个小吃部,热热地吃上一两碗菜豆腐,然后上班的上班,念书的念书,摆摊的摆摊,闲谝的闲谝,一年四季,雷打不动。
我是经常回佛坪的,在县城,常吃的便是菜豆腐。有一次,我饿着肚子从中学连跑带走了里把路,到老街那家小饭馆赶早饭。老板端上来一碗,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他又端来一碗,我又吃了。吃相很贪婪,引起老板注意,他问我:“你在西安吃不上佛坪菜豆腐吧?”我抹了把额头的汗,嘴里填满饭只能点头。“那你就过够瘾吧——”
老板又要盛第四碗,我挡住了,笑着说:“留着明天吧,我倒想吃,可胃不答应呀……”
热面皮
看到面皮从蒸笼里溜进热汤碗,外地人颇为吃惊,以为佛坪人把“面皮”做成了“面片”。热面皮就是这么吃的,现蒸现吃,软和溜滑,酸辣筋道。
热面皮味道取决于汤,做汤很有讲究:把一大锅置于炉上,放入大香、草果、花椒、桂叶、陈皮,慢慢熬着,时间不能短,否则汤味不浓郁,整个面皮的味道出不来。面皮不能蒸得太厚,也不能太薄,太厚了口感硬,难以入味,薄了容易烂,稍不留意就成了面皮糊糊。面皮出笼就溜到热汤碗,筋道柔软,很容易入口。吃热面皮,再喝点大米稀饭、菜豆腐、豆浆稀饭,营养搭配全,还能抵消些面皮汤的辣劲。
与做菜豆腐一样,蒸面皮也是件费事劳神的活儿,县城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每天早上七点左右,他们就奔向各个小吃店,热热地吃上一碗热面皮,饭量大的,再加个炕炕馍,便心满意足,以为这样的日子就是幸福生活。事实也是这样,佛坪人民的幸福指数里有这一项呢。
热面皮好吃价廉,五毛钱一碗吃了好些年,后来慢慢涨到一元。再后来粮食涨价,大米每斤涨三四毛,小吃店将价格调高五毛,吃面皮的人不买账,他们开始“罢工”,硬是忍着不吃,逼得面皮生意无法做,只好降回原价。前两年粮食价格大涨,成本上扬,老板们再次将价格提高五毛,仍然没人买帐,还将电话打到县政府,最后物价局出面稳定局面。佛坪人是乐天派,不好事,万事忍字当头,能容忍其他商品涨价,却对面皮、菜豆腐、炕炕馍价钱斤斤计较。
炕炕馍
炕炕馍,又叫芝麻饼、核桃饼,是一种圆形烙饼,形如满月,碗口大小,边厚中薄。我是仔细观察过做工手艺的:将揉好的饼坯一面粘满芝麻或核桃碎末,放进铁鏊烘烤十来分钟,拿出来就可以吃了。新烙的炕炕馍,吃起来不干不硬,不顽不软,脆酥喷香。我当学生时常吃的,养成习惯了,每次回佛坪,要是去了县城,早点都是热面皮、菜豆腐,再吃上一两个炕炕馍。有一次,买了三个带回西安,微波炉热了,给媳妇孩子吃,他们都说香呢。
我作这些文字时,还住在佛坪县城,走时一定记着买几个炕炕馍,回老家前媳妇孩子嘱咐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