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成长笔记:躺在校报里曝晒青春
2010-11-22 14:31 作者:人文学院人文092 王小玉 

 

    西安的炎夏终于渐渐从这片古城里抽离,走在金花校区的南门大道上,满目的梧桐依然高大繁茂,却隐隐透出了渐黄的秋意。绕过图书馆,从西边小路进去不远,就是校报的值班室了。

    回首一年,感觉校报就像一束能够穿透心灵的阳光,让我在刚卸下应试教育压力的大一,不会在青春的迷城里颓废。继而想起,自己在校报已经呆了近一年,却从未好好写过一篇关于它的文稿,这样看来,颇觉有些写东西的必要了。

 
    我自认为,世界上很多不确定的事情都是由一个个微小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比如机会、意念、喜好等等。或许其中一个元素转换了位置,我们所遇到的就不再是记忆里那番风景。当初若非贪图校报纳新处的免费笔芯,我定无法与它结缘。幸好,我那一时狭隘的利益追求,成全了我之后在校报那么难忘的美好。


    上大学后,我勤奋的笔耕耘得慢了,偶尔想起该为校报写写稿子。于是握着笔,却徒然对着白纸,直到手心微微沁出汗,才会写下几行字,审视了几遍,又觉差劲,划掉了。尤其因为惧怕写通讯稿,每次下达的采访任务我总是表现的不大积极。现在想起来,校报给我的舞台那么大,我却不愿意去把握每次登台的机会,很多时候,自己都是靠近幕布的昏暗角落,却又抱怨灯光的不及。


    在去年年终总结的会议上,我没有成为第一批正式记者。我心里的那面明镜,她毫不留情地照出我失败的原因,懒惰、散漫。那天晚上,魏老师说的一段话令我颇有感悟。她提及有位学生记者去值班,正值秋季,窗台屋檐下飘满了落叶,那学生就拿着扫帚在门外认真地打扫着。魏老师说:“为什么有些同学来值班不知道要做什么,有些同学却总会发现办公桌上的书有点凌乱,要整理一下,地板有些脏,需要清洁?这就是大家一个工作态度的差别了。一个人并不是说要有多大的贡献,只要你细心地去做好每一个不够完善的细节,便是一个努力的、尽心的人。”听到这里,我想起自己每次去值班,都是做自己的事,到点了就走,还从未意识到自己是校报的一分子,来这个办公室我应尽到什么责任。从此,魏老师的这句话就像颗勉励的种子,被我撅埋在心里,时时刻刻提醒我,我应该有怎样的工作态度。


    很多人都说,大学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而我,能在校报这片文学净土里,延续自己年少的兴趣追求,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能不去学会知足。记得上学期为大四的前辈送别,大家坐在一起,说不完的话。觥筹交错之间,满是不舍、怀念。学长们给我们讲了很多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的经验。我坐在那里看着,听着,突然觉得,校报是多么团结的一个整体。在这里,微笑是真的,关心是真的,鼓励是真的,感情是真的,大家对兴趣的表露、对梦想的执着都是真实的。


    说起来,校报里有很多前辈都是我的好榜样,比如贾斌、陈鑫阳、韩鲜维。他们不仅会写文稿,对通讯稿也很在行,在语言的斟酌和编辑能力方面是我学习的榜样。有时候我想,就不去看张悦然、蒋方舟这些新锐写手,我身边的这些人已是我在文学路上前行的指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学学别人文章里体现的构思方法和写作技巧,对自己的帮助一定不小。


    又是新学期了,我想我更应该好好工作,于校报,这是我作为一名合格记者的必备资质,于自己,这是对自己青春不悔的责任。


    又逢秋季了,阳光不再炙烈,于是我把自己青春的思想写下来,嵌进小方格里,在校报明媚的阳光下,温柔的曝晒,晒掉滋生的霉菌,换上阳光的味道。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