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怀乡篇:打旦柿
2010-11-19 12:45 作者:惠海龙 

 

 楼下人行道上的果摊夏季就开张了,紧跟季节倒腾着不同的水果,很少光顾的我平时也不甚留意其中的变换。倒是昨天新摆的旦柿让我眼前一亮,随意攀谈几句,却知是临潼的火镜,在城里讨个新鲜。我是不甚爱吃甜食的,却对柿子有着特殊的喜好。不是好在吃上,而是好在玩上。这就又扯到了小的时候,扯回了我的底店老家。

 我们的村子是没有柿子树的,据说是人民公社时干部嫌弃埝畔上到处长着的老柿子树歇地,为给共产主义让路,就组织年轻的社员全给砍掉了。我们村子是政府的驻地,政策来的紧,一棵也都没剩下,根都烧了柴火,远一点的村子执行的倒不彻底,散了社,就留下来不少。

 每年还没种麦的时候,柿子就渐渐向红了,大部分却都是硬的,碰上不清楚的外地人,摘一个吃起来,涩的要命。但也有可以吃的,那就是旦柿。早先旦了的柿子,多半是有伤的,或被虫蛀,或被鸟啄,那也多是最甜最爽口的柿子,所以农民都说,虫鸟是最识货的。以前柿子不成气候,山里也没有啥经济头脑,卸下的柿子多半嗒了醋。逢着周末,孩子们结伙去邻村打旦柿,也就不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柿子树都长在埝畔上,有盘柿,有尖柿,也有竹柿(我理解是“绉柿”,精致的意思),我们都挑最好吃的尖柿打。“打”旦柿有两个因素,一是柿子树都是老树,树粗皮皴,小孩子们不容易上去,二是早先旦了的柿子都结在最招阳光的枝条的顶端,就是费劲力气上去了,也很难够得着。所以,孩子们吃旦柿主要靠“打”。

 沿着有尖柿树的埝畔一路走,顺着太阳光看,就发现了树尖尖的旦柿。熟透了的旦柿红的晶莹透亮,阳光一照,就像早晨的红太阳(或许这就是旦柿的来历)。看准以后,找准方位,就开始打。工具是地上的土块子,一阵狂轰乱炸,旦柿或许还在树上,旁边没旦的却都遭了秧,掉下来一片。再一阵袭击,旦柿终于掉了下来,却由于旦的厉害,在地上扑塌成一堆,拿不起来了。我们随便捡几片柿树的红叶子,折一折,铲一些放在嘴里。村里的绚弟是最能打旦柿的,找得准,码子也准,只几下,就把旦柿整了下来。五牛就不伶干了,小时候发高烧,脑子有点麻达,力气却很大,看见个旦柿很激动,把一大块子土抱起来叫着一二三端直撂了上去,死盯着看打着了没有,旦柿没下来,土块子却不意外的落下来砸在了头上,哭爹喊娘的。还是绚弟给了个旦柿才哄下。

 外婆家当年也有十几棵近百年的老柿子树,总是在柿子没旦之前就开始卸了。村里人叫卸柿子我觉得很传神,春华秋实,一棵老树硕果累累,有如为主家载物而归,卸了果实,他也就歇下了。另一层我觉得是卸柿子是要用夹子、挽子等工具的,摘柿子就全靠双手了。卸下的盘柿暖了去了涩味,就和放旦了的尖柿一块或送亲戚,或去卖掉。大舅是个勤劳的人,那时就用自行车驮了旦柿去离村40多公里的阎良卖过,或用条子笼担了翻过屋后的山梁去铜川地域的矿区去卖,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卖不到几个钱。剩下的旦柿大部分就被嗒了醋。到后来,树老了,生了虫,那时不像现在这么有效益,也就任其自生自灭,不几年,就像村里的老人,居然一棵接一棵全都枯死了,也没谁觉得可惜。

 现在县上鼓励发展特色的柿饼产业,柿饼都是用尖柿旋,所以又在号召大家到处栽植尖柿树,不过都是新品种,很小的树却结很大的果,同学拿来几个,我一尝,却没有老树的旦柿香。现在的孩子也没有人满到处打旦柿了,想吃都是父母买。一个是家长觉得不安全,另一个是尖柿现在都值了钱,也不是随随便便能打的了。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