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成长笔记:耕耘了 必然收获——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感想
2010-06-30 11:42 作者:理学院计算062 郑莉娜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这句话是我一个初中老师教给我的。我也一直相信着。


    大三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当时指导老师布置了一系列的习题,我们组的三个人决定留在学校合作完成习题。炎炎夏日,我们就这样窝在宿舍查资料,然后找教室讨论分析,建立模型并解答。常常做得大汗淋漓,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常常累得头昏眼花,但是我们坚持住了。我坚信“耕耘了,必然收获。”


    很清楚的记得那一天是2009年9月11号,建模比赛开始的日子。开始的时候我们组特别顺利,找了一个专业老师做指导,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到第二天中午,问题出现了,解题进行不下去了,由于对后面的问题的深入,开始产生对前面的解题方法的疑惑。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之前的工作都是白费的么?大家心里都开始慌了,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一下午都在思考着,组里也产生了分歧。此时事情变得很难,什么都没确定,然而时间的指针不会等待,“嘀嗒嘀嗒”走到了晚上7点。在老师的催促下,组员们往胃里随便塞了点东西又钻回了房间。大家经过商量决定不再徘徊,我们要走自己的路。继续进行第四小题的解答,同时第四小题的解答要依靠第三小题的答案。第二天晚上,大家都没怎么睡,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第三天下午,第四小题完成了,论文的雏形也在组员的努力下呈现出来了。这一天,写写算算,编程计算,整理归档。晚上12点,论文初稿完成了,下半夜,眼皮不停地打架,依旧撑着,直到14号早上8点,论文顺利地提交。


    回来之后,很疲惫却也很开心,虽然辛苦却很值得。此时,结果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这个漫长而枯燥的参赛过程带给我太多的回忆。现在的我,虽然没有太完备的知识独立完成任务,但是我学会了如何查找资料,学习着完成任务;现在的我,深刻体会了合作的关键是最大程度地发挥着各自的优点;现在的我,虽然一直很努力,结果不太尽如人意,但是我会继续坚持,我相信“耕耘了,必然收获”,成功已经在向我招手。

   

    注:郑莉娜、李世诚、朱胜佳(指导教师:赵凤群)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