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读书给了我思想和行动的方向”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访谈录
2009-07-10 18:22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却咏梅  网上投稿

 

    我认为,无论一个人在哪一个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一个偶然的选择,但这个岗位所要推进的事业则是一种必然,你怎样把偶然的选择和必然的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人生短暂,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能做的事情很少,能做成的事情就更少。所以,就更应该珍惜时间来读书和学习。                ——罗崇敏


    领导干部重视读书、爱好读书、善于读书,不仅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政能力,还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据人民论坛杂志社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62.7%的受访干部表示因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抽不出时间读书。每周坚持读书的受访干部仅占33.7%。


  领导干部重视读书、爱好读书、善于读书,不仅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政能力,还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就是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教育官员。近日,他推出新作《天鉴》,该书以一种短文随笔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对教育、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思考。他说,自己是一个痴迷读书的人,读书给了他思想,更给了他行动的力量和方向。


   “读书是兴趣,思考是习惯”


   记者: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以上干部“没有时间”读书。对此您如何看待?


   罗崇敏: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他既是个实践者,更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所以领导干部平时更应该注意思考和研究一些问题。我始终认为,学习、工作和生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有时候我的工作就是学习,生活就是工作。

 
   我认为,无论一个人在哪一个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一个偶然的选择,但这个岗位所要推进的事业则是一种必然,你怎样把偶然的选择和必然的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人生短暂,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能做的事情很少,能做成的事情就更少。所以,就更应该珍惜时间来读书和学习。


   有些人见面时常问我:“这些年混得怎么样?”我听了就不舒服。也有很多人说:“唉,你太累、太辛苦了。”我听了也不舒服。我除了生病时会感到累,其他时候都不会觉得累和苦。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你总觉得自己“忙、苦、累”,觉得自己没时间读书和学习,那只能说明:第一,你的能力有问题;第二,你的方法有问题;第三,你的知识结构有问题。


   作为领导干部,你的工作应该是快乐的工作,你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学习,要说有时候累,当不被理解甚至被攻击漫骂的时候,确实会有一种心累的感觉,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不要太在意。


   记者:您又是利用什么时间来读书和写作的?能否谈谈《天鉴》一书的创作背景?


   罗崇敏:我觉得读书主要靠兴趣、方法和毅力。我每天的时间安排是1/3用于学习、1/3用于工作、1/3用于休息,并严格按此执行。比如下乡调研的时候,我吃完晚饭后散步20分钟,然后门一关,我就开始读书、写作。很多人就不理解,觉得我这人不懂娱乐,过于严肃。其实,这只是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并愿意执著地坚守它。


   2008年我到云南省教育厅工作后,在翻阅和整理以前的一些笔记时,发现自己曾在飞机上、饭桌前、汽车里以及其他空余时间思考和记录了许多思想感悟,便萌发了一个念头——能不能以随笔或博客的形式,把它们整理出来汇集成册,这样就能把我多年来学习和思考所得保存下来。《天鉴》一书就这样诞生了。


  通过读书、学习和写作,我认识和做到了许多的事情,也感受到了更多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我不认为端着书本才叫学习”


  记者:相对于您从前的逻辑严密的长文专著,《天鉴》在文体上多为短文、札记、随笔、谈话录……您为什么以这种形式出书?


  罗崇敏:实际上,当时我并没有想到什么文体,我做事、写文章时就喜欢两个字——简约,即大道至简。我在《天鉴》一书中专门写了一段:真正的一种境界追求是简约、简单、至简。另外,我喜欢简短的讲话,所以我平时和大家一起交流、读书以及平时的思考,都喜欢用很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我的一种思维习惯。


  我不认为端着书本才叫学习、把书摆在桌子上才叫读书,我经常把原来学过、书本上看过的东西从脑子里“抽”出来进行回忆和思考,我会记住它们的核心内容。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不会刻意地写日记、写长篇大论,我就是把它记录下来,包括在卫生间,我一般都会放着书和笔,看到好的我就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形成了我平时带有日记性的积累,我喜欢边看书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


  《天鉴》的文体不是我刻意追求的,是因为我的学习兴趣、思维习惯、写作的方式决定了——大道至简。


  记者:您曾说自己喜欢方方面面的书,因为“知识到一定时候都是相通的,是没有明显界限的。”


  罗崇敏:任何知识之间到一定时候都是相通的,就像艺术一样,思想艺术、工作艺术、生活艺术、学习艺术、电脑艺术、出版艺术……真正达到某种艺术境界时,各个领域之间都是相通的。


  《天鉴》这本书就是在追求这样一种境界,就是在探索社会各方面的规律,表面看它是凌乱的,实际上它有一种内在的关系:第一,以人为中心。书里的7个方面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第二,临近致远。即面临现实、致远未来。第三,追求艺术。这里的艺术指广义的艺术,包括写作方法、思维艺术、写作艺术等。


  为什么选择了7个方面的内容?我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这7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概括了。其中,第四部分是养身正家,讲自身的修养和家庭管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现在我们很不注意,老是把孩子推向社会、推向学校。古人讲“修身齐家”,我则提出“养身正家”。“养”体现的是中医的理论,要自己养护自己的心灵。第五部分是金声玉振,讲文化艺术。我一直比较喜欢书法、绘画,50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声乐、器乐和表演。在运动方面,我还喜欢滑冰、网球和击剑。我觉得,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读书和思考后,我敢大刀阔斧地搞改革”


  记者:您在这本书中写了很多为官之道、为人之道,这些思考的源头在哪里?


  罗崇敏:我喜欢博览群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医学,等等,任何一个领域的书我都会有兴趣。我看书一般先看目录,还要看对它的简要评介。一般我用两天可以看完一本书,这已经成为一种兴趣爱好,所以对方方面面的知识也就有了一定的积累。


  有一次我在我们省军分区,当时任第一书记,我述职之后成都军区的政委就感到很奇怪,散会后过来问我:“你原来在哪个部队?毕业于哪所学校?到没到过国防大学?”我说:“我当过兵,只不过是红小兵,红卫兵也没有当过,民兵也没有资格。”他不相信:“你怎么说的都是些行话?”我明白他的意思。其实,我不过是在述职时引用了《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一些书,平时愿意深入到连队,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对很多事情就有了感悟和思考。


  我这一生最遗憾的是没有当过兵。这本书里我原来写得比较多的就是军事方面,但是我怕人家说我“装腔作势”,所以我就只用了几段,谈怎么带兵、怎么处理好安全与训练的关系、怎么认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等。


  再比如《易经》和《圣经》,我都读过,读了以后感悟了,便在实践当中应用,之后这种感悟又得到升华。具体讲个例子,《易经》革卦中谈到“革,不震,吉。”意思是说“只要不产生社会大震动的改革都应该是成功的。”那么用在现在,就是搞改革必须要维护稳定。我曾在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系统地推进了各个方面的改革,为什么我有勇气去做这次改革?因为我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要产生社会的震动。


  记者:您从在中学做刻版工、代课教师,到现在成为云南省的教育厅长,这种独特而丰富的经历带给您的是什么?


  罗崇敏: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当然也是社会和组织给了我很多的机遇。我37岁当上副科长后,两年一提级,50岁任红河州委书记,56岁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但是无论怎么变,有4个字我一直铭记在心——临事而惧,就是在任何事情上你总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这样就迫使自己自觉地学习。比如我到大学任党委书记,从通知我到正式上任,时间只有半个月,我读了10本书,内容都是大学管理。后来通知我到教育厅上任,20多天的办手续期间,我读了20多本书。


  我对教育有很多思考,主管教育后我到处跑,搞调研,去各地了解情况,所以我敢大刀阔斧地改革。对于“减负”这个问题,我是看准了才动手。其实,“减负”不仅是在减学生的精神负担、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也是在减家长之负、老师之负、学校之负,减民族之负、社会之负、国家之负,这不是在讲大道理。


  其实,一个孩子的习惯养成和人格培养在7岁以前就基本完成了,而行为的端正与否10岁左右也基本定格了,之后都是“继续教育”,现在我们是本末倒置了。如果我们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没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之后在“继续教育”上花多少工夫也扭不过来,10岁以后的孩子很多方面已经很难改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力推进“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这也是我对教育的反思,我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天鉴》,罗崇敏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11日“读书周刊”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