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他是时间的诗人,终日行走在消逝中,却把最美的灵魂和最好的电影留给了我们。当《王家卫的映画世界》和一个人、一部部电影交织在一起时,读书好似做了一场永不愿醒的梦。
因为王家卫而爱上这部影评集,还是因为影评集而爱上王家卫?一切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但可以确信的一点是,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一个真正的王家卫——终日墨镜背后所隐藏的是一双炽热的眼睛,一个害怕被拒绝,所以选择先拒绝的孤独男人,和一颗永不放弃,不相信电影只有一种拍法的执着的心。
1988年的《旺角卡门》——一部反映江湖儿女的黑道片到1992年创作出反映60年代香港的颠峰巨作《阿飞正传》,从1995年的《东邪西毒》——一部创立了新武侠之风的英雄片到同年的清新活泼,类似都市小品的《重庆森林》,以致后来诞生的反映杀手题材的《堕落天使》和脱离大众审美的男同志影片《春光乍泄》,再往后便是根据短篇小说《对倒》改编的反映婚外情的文艺片《花样年华》和科幻中尽显后现代感的《2046》,每一部新片都是一个崭新的题材,每一次等待都是一个蜕变的开始,即使等待是一生最初之苍老,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愿意同王家卫一起成长,一起去探索一个陌生的区域,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
《王家卫的映画世界》中提到了《东邪西毒》,那是怎样一部饱受争议的片子啊。还记得在我老家的小电影院放映时,那一群群忿忿离场的观众,口中叫嚣着“看不懂”,“烂片子”,走向出口。还在上小学的我只是一个人静静的坐着,看完了这部电影,虽然当时还不是很懂,但我知道它是有内涵的,正如王家卫一样,时间会读懂他,人们最终会爱上它。在10年后的今天,《东邪西毒》重现江湖,被人们推为经典,用“百度”随便一搜便可找到所有台词,没有人还会关心它是不是武侠电影中的异类,没有人还会为看不懂它而骂骂咧咧,每个人都开始有意无意地讨论到它,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东邪和西毒,每个人都在回味着“你知道喝酒跟喝水的分别么?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冷。”“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等等这样的只言片语。于是历史还给了一个本应属于它的名份,当浮华褪去,它变成了不朽的传奇。
在《王家卫的映画世界》里,我还看到了一个铁三角的幕后团队。我一直想知道影片中那一处处恰到好处的精美布置,那一幕幕触动人心的凄美画面是出自哪位神人之手?原来他叫张叔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王家卫的电影将会逊色很多,更不会达到如今的高度。我同样了解到幕后的摄影指导居然是一个自称为“得了皮肤病”的澳洲白人杜可风。在王家卫的片子里也有很多是来自于他的创作。这样的团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个梦想,渴望有朝一日能自己当编剧,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但阴差阳错间,我学了工科,选择了电力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我并不后悔,只是因为理想的无从实现,而有着一丝淡淡的失望。但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只要心中有追求,天无绝人之路。王家卫当年学的是平面设计,只是由于个人的兴趣,经过少许的编剧培训,才走上了电影之路,最终成为了一名能拍出感动他人影片的著名导演。我不会改变电力人的选择,但如果可以,我愿拿起自己的笔,带上自己的DV机,去记录生活中一切或美好或丑陋的事物,去感受生命的单纯与温柔,去拍出同样能感动他人的DV片。
一个人5年后会成为怎样的人,在于他在这5年内读了怎样的书和遇见了怎样的人,感谢上苍,让我遇到了这样一本书,读着它,我仿佛是在与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膝聊天;读着它,我仿佛是在进行着一番回忆,追思那被遗忘的美好;读着它,我仿佛是在朝圣的路上,前方有属于我的理想……
合上《王家卫的映画世界》,让生活继续向前,再向前!
本文获“读书有奖”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