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随笔天空:与你同行
2008-11-07 17:43 作者:王春鸣  西安理工大报

  3月26日,是校报出版500期的日子,我是校报学生记者,在与校报同行两年多的时间里,和校报一起前进,一起成长。
  两年前,校报要招一批学生记者,我自认为自己文字功底不错,便写了两篇“新闻稿件”交上去,老师看后合格,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学生记者生涯。
  我当初进校报,主要是想多交一些朋友,多见一些我生活圈以外的人。我是一个有些内向的学生,平时少言寡语,但是正如人们所说的,沉默的人内心不沉默,我其实是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广结人缘,让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广阔些;其次是想做自己的“本行”,我的爱好之一是看书,看多了就有写的冲动,于是我总喜欢把一些想法诉诸笔端,抒发自己的感情。由于经常练笔,便也养成了习惯,而正是这些阅读和写作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
  我刚开始做记者的时候,其实根本不知道怎样写新闻,有时候辛辛苦苦采写了一大堆,编辑大笔几下就把它删改得面目全非,最后成稿的其实已经不是自己的成果。记得依次写关于校运动会的新闻稿,倾注着我满腔表达愿望的洋洋洒洒近两千字的稿子,拿回来经老师再三修改后经被删了三分之二,剩下那几百字我怎么也看不出有多少是出于自己之手。我一直感念的是那里和蔼可亲,悉心指导的老师,他们先让我跟着上一届的师兄师姐熟悉门路,然后再给我们布置具体任务。每次出去采访前,他们都要做一番事前指导,讲写作方法。重要的是,他们把我采写的稿件通过自己审查删改后尽量给予发表,比如我那次采写的校运会的新闻稿,虽然几经周折,改了又改,可最后还是见报了,这就激发了我的写稿兴趣,一发不可收,我先后写了也发了不少稿件。经过不断磨练,我从开始的面对素材茫然无措到后来的快速成文,逐渐走出撰写新闻稿件的困境,最终成为一名可以自己独立完成采访任务的学生记者。另外,那里热情友好的同学,是我学习的动力,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同舟共济,相互探讨问题,相互勉励,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记者在那里成长,且不说我的前任们不少考上研究生,升入更高一级的层次。而且有几名还考上公务员,有的人经过锻炼后被分配到省委组织部工作。我们这些从事新闻采写的同学都是有执著追求和美好志向的伙伴,我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完成共同的目标——不辱使命。在编辑部工作的两年多,我认真追求,真实付出,履行着一个跋涉者应该履行的职责,也感受着一个耕耘者收获的快乐,虽然我没有干出什么大的成绩,但却从此走出封闭的自我,不再留恋独处的自由。同时,我的文字水平也有所提高,还在一些公共发行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如果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我觉得始终重要的不是见了什么名人和怎样大场面,而是在一个和谐敬业团体里,亲密地相处,认真愉快地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本身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我这两年的收获,说到底是接触了一些与自己不一样的人,这些人不只限于校报团体内的人,还包括采访对象在内的各方面的人。他们之中有的才华横溢,成绩优秀,有的身怀专长,志向远大。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而这些,对我的将来都是十分有益的。
  我与你相逢,你与他相逢,万千世界,相逢就是一种缘分,也许,明天我们感念的不仅是我们是收获的成果,而更多的是我们一起相处的日子。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