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史海钩沉:怀念我的挚友王贻青教授
2008-11-07 15:41 作者:朱长生  西安理工大报

  
  王贻青教授去世已经一年多了。作为他的同事、球友、棋友和知己,他的许多往事依然记忆犹新,他的音容笑貌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为人宽厚,有长者之风;他淡薄名利,善解他人。力学、热处理、工艺教研室的几位老师都曾说我交了一个好朋友。贻青曾任我校材料学院铸造教研室、精铸实验室与热加工系正副主任及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是我校科研、教学、创收的得力干部与知名教授。  


                                      在急难中回国
  建国前,贻青家居香港,他的父亲王老是宋(子文)系中国银行经理,其同事黄先生是他父亲的挚友。贻青曾对我说:“我父亲与黄先生关系很好,就像我们俩一样。抗战在重庆,后来在香港都是近邻,来往密切。”宋氏财产巨多,黄先生掌握宋氏在东南沿海与台湾的产业,为此大陆地下党人曾找过黄先生一次。不久黄先生全家离港去台,当即遭台湾当局逮捕,仅数日,台报登黄先生因“通匪”罪被枪杀,黄先生的老伴精神失常流浪街头。风云突变,王老一家成惊弓之鸟,急难中决定离港回国,很多细软财富潦草处理,未能带回。“肃反”运动中,贻青曾因家庭历史社会关系受到审查,遭受冤屈。多年来,他从未与我提起此事,我是从侧面秘密听说的。他心胸开阔,大度能容,同时也受到组织多年来的关照:院领导在大街上碰到即招呼上车,顺道送回;60年代提薪,院领导提了几个老师应予以照顾,其中就有王贻青教授;新婚不久,夫人很快从外地调来北京。归国游子,受此照顾,值得庆幸。

                                      联系实际的作风
  贻青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系,先后在长春汽车厂、一机部干校、北京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等单位从事铸造专业的生产与教研工作。凡是开炉、浇铸与设备检修,贻青都深入一线,就连制作金属结构金相组织的演变制片都积极参与。他领导建成的精密金相实验室与球铁连续成形浇铸线,每年为学校创收数十万元利润。在完成这项工作中,贻青早出晚归,孜孜不倦,全身心地投入。当时学校搬迁未稳,人心留念北京,而他却团结同事,勤奋工作,教务科老同事孙老师在东校门高声说:“这么多人,我看王贻青是死心塌地在这儿干!”这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写照。在通县铸造厂,贻青领导大家亲自设计与建造铸铁大炉,该厂厂长在会上对年青工人说:“人家老师能建炉化铁,设备与工艺都行,你们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技术。”学院大炉冯老师傅对我说:“王贻青在车间干活儿,和我们一样满身汗土,大炉中的铁水,他一看色就知道多少度(温度)。”多年来,贻青在实习、实验、生产、科研、教学与创收中,联系实际的作风,堪称老师中的楷模。

                                      善于学习团结他人
  1969年北京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前身)搬迁汉中,人心浮动,很多教研室都涣散分裂,惟独铸造专业的老师、实验员、工厂师傅常在一起聚会,谈笑风生。我在贻青家看见后,颇觉新奇,私下议论,这个专业的凝聚力很强,将来定能有所作为。改革开放后,贻青的组织能力逐渐为同事们所称道,有位教授说他是总经理董事长式的人才。这与他一贯虚心学习别人有关。时任煤炭部工业教育司的副司长丁关根是贻青上海交大的校友与桥牌搭档,棋艺名列当时北京前茅,贻青早就向我提起过他,说他做事紧扣中央精神,工作能分清主次,能力强,智商高,在我们之上,并自叹值得学习。后来丁关根上调中央,任铁道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贻青认为正是人尽其才。贻青退休以后,江苏镇江领导多次邀请他去开发球铁铸造。贻青狠抓基建,平地起家,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现代化的办公宿舍楼以及生产厂房。同时,抓紧商机,将产品推向国外,充分显示了他总经理的运筹帷幄风度。
  我因癌病而长期治疗,家人与同事对我封锁了贻青去世的噩耗。重病中,贻青曾几次来我家与医院探望,我决未想到他会先我而去。多年相处,贻青留给我很多教益、启迪与怀念,愿他安息!愿贻青的夫人与子女健康幸福!
    注:本文作者系原印刷机械专业教授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