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如诗记忆:春节小景
2008-11-07 15:11 作者:张应昌  西安理工大报

  

    新年从这光与火以及比光和火更热烈的期盼中诞生了!新年就在这种极其热烈的仪式中迈进了人们的视野——

                  春节小景


    在很小的时候,过年总是记忆中最令人开心的事儿:期盼新衣新鞋,垂涎可口饭菜,希望打着灯笼走家串户,秉灯夜游通宵不眠。在那时的记忆里,春节似乎就是那样肆无忌惮的一夜狂欢。
  我的家乡在巴山深处陕鄂交界的陕南小县旬阳,汉水滔滔东去横穿而过;巍巍秦岭绵绵巴山北面横亘,隔绝了北通道路。所以虽然历来属秦地但受楚文化浸染较深,言语谈吐、口音腔调和八百里的关中并不一样。至于年节习俗饮食习惯差异可能更大!
   家乡人多依山傍水而居,聚集在山间河道冲击成的平地上。春节前夕,正是家乡最冷的时候。草木萧条、山寒水瘦,一片肃杀的气氛。只有部分河套间的平地有地下水源喷涌而出,其水冬暖夏凉,经年不干。使得周围田地,水影涟涟,水草密布。一副娇滴滴的模样倒令人忽略了粗糙的背景。有小鱼虾藏匿其中,引来成群鹅鸭往来游弋。不时有仙风道骨的白鹭掠身而入,娉婷身姿更给田园风光增色不少。不远处的麦子和油菜青碧发黑,像绿色的火苗一样沿着河岸平野向远处窜去。绿腾腾的河道两岸倒是看不到一点寒冬腊月的萧瑟。道路上人们来来往往,不时能听到他们打招呼开玩笑的哈哈声。
    农村人并不在乎什么双休日公假日,但他们很在乎春节。这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几乎是从这一个春节的结束就开始准备下一个春节的开始。春节或许就是辛勤忙碌的人们自己给自己放的长假吧!按照传统的习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过年从二十三就开始了,背井离乡的人们不远千里的赶回来。从经济学角度上讲,这样做很不划算,但是那些惜金如命的乡人仍然愿意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就只为了回家——一个简单但却令人无法质疑的理由!
    就如民谚所说的,到了大年三十就得“熬一宿”了。这一天其实还要干许多事儿!不只是熬一宿就完了。早饭吃了之后就得贴对联,请门神。大红大紫的内容,金黄火红的颜色是其共有的特点,人们倒不太在乎其俗不可耐的祈福求贵的腔调,因为他们本来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讨个好兆头!乡人不吃年夜饭,午饭一两点就吃了。午饭极其丰盛,一般都是倾其所有。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大杯喝酒,大块吃肉,享受一年来难得的幸福!傍晚祭祖,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阖家男丁提上纸烛香火来到先祖移身之处,虔诚地烧香点烛、鞠躬磕头。
    等到夜幕降临,天色暗了的时候。坟前祭起的灯烛漫山闪亮,山下家家户户也都亮起了灯光,山上的光亮淌下了山坡,山下的灯光溢上了山丘,就像是一片荡漾的光海。星星眨满了天空,一片宁静。如果不是偶尔响起的犬吠和炮响以及孩子欢叫的声音,还以为整个山村睡着了。人们一般都在家里围着一盆红红的火,谈些往日趣事或是来年打算,狗静了的时候会伏在旁边一动不动,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猫偷偷的钻入主人怀里,来享受那种贴心的温暖。主妇会偷空包几个饺子,一家人在红色的火光旁边惬意地取暖。小孩子早早的跑出去找他们的伙伴儿去了,继续忙碌在他们不知所云的世界里!
    新年从凌晨开始,一时炮响齐鸣,天空是光与火的海洋!沸腾着、激荡着,雷鸣般的声音震天撼地,大地几乎也要为之欢呼雀跃了。那种热烈就像乡人自酿的烧酒,热辣地割人的咽喉!寒冬腊月的严寒变得微不足道了,空气似乎灼人的脸。新年从这光与火以及比光和火更热烈的期盼中诞生了!新年就在这种极其热烈的仪式中迈进了人们的视界。
    大年初一直到正月十五,是人们走亲访友的时间。在一年的开始去拜会那些最亲近的人!山上野桃花会在这期间开放,这种总是长在边角的树,这时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他们红艳艳的点缀山间,春意在繁花嫩蕊中被放大。他们的生命力是那么顽强,就算是河旁的石崖上,也有他们的枝桠。等到桃花纷纷沿着山下河水流向远处的时候,离乡的人又该出发了。他们流向那个一年一次世界上最大的人流之中,向新的生栖之地流去。等到桃花再次含苞蓄蕾的时候,他们又该回来了吧!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