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周末,一本市的室友雪儿又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被爸妈接回去了。
不知谁小声说了一句:“唉,雪儿最幸福了!”“幸福?”我微微一楞,手中正洗的衣服也停了下来。
幸福,确实是个很诱人的字眼,对我来说同样不例外,甚至诱惑力更大。但我却不敢苟同那位室友的观点。“幸福”又是什么?“最幸福”又是什么?被父母宠爱是幸福的,无忧无虑不用为生计发愁是幸福的,得到别人的羡慕也是幸福的……但我认为,幸福应该是一种感觉。古人云:“久入芝兰之室不觉其香。”若一切在人心中都是平平常常理所当然,那便是满身绫罗,他(她)又何尝感到幸福?也有人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若有人对一种最菲薄的赠予或最卑微的获得,都充满感激和知足,那么,他(她)心中又何尝不是快乐而幸福呢?
幸福并不是代表着拥有,而只是意味着一种自我感觉。拥有很多的可能觉得很少,拥有很少的可能觉得很多。别人认为幸福与自己觉得幸福是两码事,我这么想。
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是昂贵的,满仓的金银财宝和辽阔富饶的国土都不能使一个贪婪的国王感到快乐;幸福也是廉价的,明媚的阳光和贫瘠的土地也能让一个勤劳的农夫整日欢唱。幸福是扑朔迷离的,泰戈尔曾悲叹:“我痛苦,我彷徨,我求索我得不到的,我得到我不求索的。”幸福又是实实在在的,白岩松说他的幸福只是:“冬日下班回家,家人以为你准备好热的咖啡”只是“陪着一个人慢慢变老的感觉。”幸福是转瞬即逝的,三毛失去了荷西的爱也就永远失去了属于她的幸福。然而幸福也是永恒的,当海的女儿为了他心爱的王子的幸福跳进大海化为泡沫时,那种幸福也就成了永恒。
奥,这美得令人炫晕的字眼原本就是一个多解的谜,正如有人看见江河会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有人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说:“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也有人说:“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不同的感触,不同的见解而已。
那么我的幸福又是什么呢?当我与好友漫步在杨柳依依的堤岸,沐浴着和煦明媚的阳光,我感到我是幸福的;当我把家务忙完,把饭做好,看着疲劳而归的爸妈眼里盛满喜悦,我感到我是幸福的;当我献血时想到正有个生命等着我的帮助,我感到我是幸福的……而现在我在洗衣服,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也任自己的思绪漫无边际地飘游,我也觉得我是幸福的。
不知从哪儿飘来了高晓松的《月亮》:“有多少人会打开窗/有多少人痴痴地望/那么蓝的月亮/那遥远的月亮/那遥远的月亮,月亮。”我笑了,因为我的“月亮”并不遥远,它就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