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不长,先摘抄如下: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是安史之乱三年后,两京已经收复,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访问挚友卫八处士时写下的一首诗,时年四十八岁。
诗言志,亦言情。此诗一别杜甫过去沉郁顿挫之风,而近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之作。对友人之情,写得自然真实,淳朴情浓,读来情真意切,十分感人。老年人谁读,就好像在谁自己。
杜甫这诗先从友人见面难说起。“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朋友天各一方,见面时很难的,就像天上参与商两个星星一样,我起他落,他起我落,是难以同时在天上会面的。
继而,很自然地写到见面后的回忆。见了老友,又想起了过去。分别二十年了,如今“鬓发各已苍”了!
接着写见面时的欢乐。对久别重逢时朋友的愉快,他没有刻意寻词问典,写得十分自然逼真。过去分别的时候朋友还没有结婚,今天“儿女忽成行”了。多么可爱的孩子,笑盈盈地问我来自何方。我还没有回答完,朋友就催儿子为我置酒,又炒春韭,又吃新二米饭。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饮十杯我们都没醉!在相见的欢乐中也有悲伤,“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问起过去的旧友,一半已经死了,于是都惊叹道:哎呀!他们都竟然这样走了,心里感到很不好受!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杜甫这首诗就好像在写自己。我有一位老战友,分别二十八年了,突然来访问我,简直都认不得了。为了怀旧,我也写了一首诗:“依稀昨日事,弹指三十年。战友来相访,凝目寻童颜。”从老战友脸上皱纹中,我寻找到了青年时期的他。当我们谈起一些老战友时,一半人已经走了,我们也是嗟叹不已。
我非常喜欢杜甫的这首诗,他把友情写得那么自然真挚,因而常常背诵,故也把她土建给老年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