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4日下午19点,来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的康尔教授在我校金花图书馆报告厅进行了一次主题为《漫谈艺术与人生》的讲座。
此次讲座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安排,由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特聘专家、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康尔亲自讲授,不仅向在场的师生讲述了新形势下国务院对于学术界大力培养相关人才的要求,以及他自身对如何在现今没有一门创新学科学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使教育界把艺术培养这件事抓起来的思考,更具体地向大家图文并茂地讲解了他的课题——漫谈创作方法与创新思维。
康尔教授精神奕烁,给同学们耐心细致地教导他总结的四种创作方法:一是要“通中求变,继承创新”;二是要“跨界融合,集成创新”;三是要“师法自然,搜妙创真”;四是要“深究材质,挖井开荒”。他提到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提升创新能力,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艺术教育有着唤醒创新意识,牧养创新精神;开发创新潜力,训练创新思维;认知创新规律,借鉴创新方法。他讲到艺术教育需要重视艺术之于教育的本体价值,而本体价值一方面体现在通过学习艺术作品组织经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造和发展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艺术的分享和交流来传承并改造我们的社会文化。
康尔教授更通过众多中华传统艺术作品及西方的发明创造例证他的理念。比如绘画大师张千用两年半时间临摹敦煌壁画276幅、壶艺大师顾景舟仿制历代名壶;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飞机大王霍华德·休斯的故事等等事例,充分说明了“通中求变,继承创新”是创新之基础。又比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融合了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中国水墨+西画透视的妙用;紫砂语言+铸铁语言的创新等等艺术创作成果,告诉我们“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创新途径。同时他依然用举例的方法使我们领会“师法自然,搜妙创真”和“深究材质,挖井开荒”的科学创新方法。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于有意味的图谋的尚美求新的表述,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艺术是换一种方式说话。最后他表示,艺术门类、品种都有其不可替代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约两个小时的讲座进入了尾声。康尔教授播放了他创作的话剧部分,并回答同学们的疑问。最后主持人作总结陈词,讲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