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空气清爽伴随着几分秋意的季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热潮燃遍祖国大地。这场比赛共吸引了全国五十多万大学生参与到了这场思维火花的比拼中,经过层层角逐,最终,所有的目光聚焦在了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三天精彩激昂的冠军较量。来自全国120支精英团队的思维碰撞,与其说这是一场创业比赛,不如说这是一场思维迸发的饕殄盛宴,让所有的参与者在汲取其精华的同时,不得不为之绚丽而震撼。而我很荣幸作为西安理工大学代表队的一员,参与其中,来膜拜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思维的顶峰。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创新
从过往的“挑战杯”,到如今的“互联网+”,大家在感叹其技术含金量的同时,发现大部分的Idea都来自我们的身边,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OFO”共享单车的创始人就是来自四位热衷于骑单车出行游玩的在校研究生。他们以自己的爱好与服务社会大众作为出发点,一步步前进摸索出了属于他们的创业方式,虽然创业的过程比较艰难,遭遇了不少的挫折,但结果给予了他们的努力最好的答案。颁奖礼上几位创始人开心的笑容,我相信这不单单来自于获奖的喜悦,更多的应该是过程给予的精神财富。不过,话说回来,哪一个精彩绝伦的项目会一帆风顺的走过来呢?来自我校的优推项目《电子眼智能追踪系统》,从生活中随处看见的摄像头入手,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完成了图像中人物的追踪识别,为智慧安防提供了新的手段。看着团队CEO站在颁奖台上,兴奋地挥舞着获奖证书时,此刻团队所有成员心中不单是喜悦,更多的是一份成就感。从六月份开始的选题申报,到如今的大丰收,所有人已经记不起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犹豫否定讨论通过……这样的过程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也许大家心中曾经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团队的力量支撑了所有人走了下来。虽然只是一场比赛,但所有人收获的友谊、信念、经验,足以给他们在未来人生中引以为豪的瞬间。陪伴团队一起走过全程的还有朱虹老师,杨毅老师,和赵波老师,几位老师不辞辛苦,日日夜夜为比赛而操劳。看着指导的学生站上最高领奖台时,老师们也兴奋地手舞足蹈。比赛的意义,不单单是名次上的较量,更重要的是一起奋斗过的岁月……
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
前不久,一句来自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随口说火爆了整个网络,“年轻人定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该访谈一播出,网络换来的更多是自嘲。身边的同学更多的是感慨“我非王思聪”,却从没有向这个“小目标”的憧憬。此次“互联网+”双创比赛告诉了我们没有什么不可能。Insta360全景相机、DOBOT桌面机械臂、爱粉丝网络……由当代大学生创立起来的项目,均实现了上千万的融资,用事实诠释了“一个亿的小目标”。相比起同年龄段的青年大学生,大多数还在为毕业找工作发愁。这样的身份差距来源于什么?被羡慕被渴望的背后又是什么?我相信忽视的背后更多的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独自突破的孤独。这就需要一种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拼搏精神。高校有优越的技术资源,完善的操作平台,而我们就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但更多的大学生却无视了这笔无形财富。一次“互联网+”观赛的体验,让我们深深了解了校园与社会的完美接洽。要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目前我们应该做的是主动走出校外,用所学的知识,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尝试着解决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遇到的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在金牌争夺赛的比赛现场,也有很多团队的项目存在各种质疑,切入点的考虑可能并不全面,但是经过了尝试、体验和讨论的思维结晶,让人深深感受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思维高度!
创新思维的火花
此次“互联网+”比赛的焦点,还是在于技术创新的高度。几乎每一项团队项目都有国家发明专利的申报,更甚者拥有了多项国际发明专利。西北工业大学的翱翔系列微小卫星更是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实现了自主设计卫星的升空。也许在之前这些几乎没有人敢想,但在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敢做。当高校群体自发形成一种自主创新的意识,与现有技术力量相结合,不断创造出影响社会的作品,这也是举办“互联网+”双创比赛的初衷吧。很荣幸在比赛当天,华科的校园里见到了调研时的刘延东副总理,她给予希望,“同学们应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中作出自身贡献、书写精彩人生”。这也是时代当下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下了帷幕,不得不说这一次的参赛体验收获颇丰。见证了自己离最高点的差距,也鼓舞了自己继续向前走的信心。从赛场内外,听得最多的就是大家兴致勃勃的讨论,看的最多的是跃跃欲试的身影。这一届的颁奖礼之后,不知又会有多少新的思想新的身影加入到为新一届“互联网+”比赛而准备的队伍中去。突破创新,挑战自我的精神永远都跳跃在同学们的行动中,闪烁在同学们的话语间,绽放在生机勃勃的校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