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6日下午四时,由校团委、省文史馆主办,水利水电学院承办的“古都大讲坛”第63讲在金花图书馆报告厅举办。著名书法家路毓贤为到场的师生就“中国书法的前瞻”这一话题为大家进行了专业的讲解。
路毓贤先生的开场白诙谐幽默,陕西方言亲近随和。报告一开始,路毓贤先生通过实例说明了当代书法界存在的浮躁、做学问不认真现象,并表达了他对书法界未来的担忧。紧接着他分析了中国书法文化现状,分别从现在年近耄耋之年、古稀之年、花甲之年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入手,阐述了不同时代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特点。报告中,先生向大家谈到古时“六义”,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强国的意义、写字与书法的关系等内容。阐述了书法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远离功利意识;书法的决定因素:人品、人格。他丰富的历史知识,诙谐幽默的谈吐,生动活泼的举例让各位同学在听报告时不时发出阵阵掌声。路先生将当代书法文化定义为一种“标语文化”,他认为好的书法作品表现的是修养而非技巧,并号召同学们向前贤学习,从修身开始做起。
也许中国书法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了。可五千年传承下来的经典需要我们来继承。而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首先要对这门艺术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更好的把握潜修的方向。路老师讲到,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传人,学习祖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一件应该发扬光大的、造福后代的事情。而真正要传承这件华夏文化的瑰宝,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把握好前进的方向,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路老师的讲解充满了中国文化气息,厚重而不失活泼。到场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感慨受益良多。
报告会后,路毓贤先生与广大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互动,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诸如“如何理解台湾是中国文化保存最完整的这句话”、“学习书法应该从什么体开始学起”等问题。校团委副书记张晓春、水电学院副院长李岩到场聆听了讲座。
路毓贤,一九五一年九月生于陕西周至,号逢庵。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太华诗社副社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际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暨陕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在金石考据、书画鉴赏、古文字学及文、史、哲方面致力尤深,曾为数家大专院校、学术团体作过多次学术报告;已在文博、考古、书法等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百余首平水韵近体诗诗和词作品曾在《诗刊》、《青年文学》、《美术报》、《书法报》、《陕西诗词》、《终南》等多家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