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日晚,校报记者团召开08年度总结表彰会,校报总编魏霞老师及30多名记者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08年校报记者团工作,表彰奖励了08年度优秀学生记者,宣布记者团换届后的人员组成,讨论制定了09年工作计划。
校报记者团团长张应昌总结了08年工作情况。
2008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校报学生记者团以校风“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为团风,以“反映学生心声、贴近校园生活、增强校报活力、丰富校园文化、提高自身素质”为宗旨,踊跃参与校内新闻采访等实践活动,积极关注校园内外的焦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成为学校与同学之间联系的纽带,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及宣传思想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月,校报编辑部与校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第一届“读书有奖”征文活动。学生记者团开展了第一届“读书”有奖征文活动的宣传工作,6块巨大的宣传板在大家一笔一笔的涂画下,变成了一块块漂亮的宣传板画,其中的每一份劳动都注入了大家的汗水和耐心。其中于剑出色的设计与描绘,衣晓妮、刘向前、韩鲜维、李思兰、李世成、赵震等同学的积极协助,让第一次宣传制作顺利完成。07级学生记者在那一周里,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课余时间。通过走上校园主干道,主动咨询广大师生对校报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有所改进。
从4月开始,校报记者团逐渐开始形成每月一议的会议制度。借此来总结每月的工作经验,同时策划下一月三版的报道内容。从效果来看,增强了学生记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建立了团队意识。
5月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在哀悼伤痛之后,校报学生记者积极参与到了抗震救灾的活动当中,魏老师从节省下来不多的活动经费里,拿出了300元以校报学生记者团的名义捐给了学校的募捐组织,每位学生记者也都力所能及的献出了一份爱心。同时,校报在第三版做专版,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我校师生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献血、祈福的消息,在第四版编辑了“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学生诗文作品专版。
6月,震区受伤的同胞来到西安,学生记者张应昌、吴欣主动地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张应昌前往唐都医院,吴欣去了西京医院,在那里照顾受伤的同胞,他们与其他记者一起策划了“传递文明 传递爱——我校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纪实,通过采访报道展现了我校志愿者前往西京医院、唐都医院帮助四川灾区伤员的动人事迹。
7月奥运圣火传到西安,张应昌、郭永丽作为志愿者有幸见证了那次圣火西安行的终点点火仪式,陈鑫阳亦目睹并在校报报道了那次盛况。“新闻调查”栏目早在5月策划了“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之“校园文明大家谈”,开展的“校园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调查访谈”活动,聚焦了校园不文明行为,加强了舆论监督,引导了大家对不文明行为展开理性批评,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校园公共场所文明素质的意见和建议,为我校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做出了贡献。
暑假,校报学生记者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张应昌参加了西安理工大学“支教宁强,托起希望”实践服务团,到受灾最为严重的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小学进行支教活动,表现突出;作为随行学生记者,陈鑫阳参加校团委暑期组织的“走进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实践服务队”,在宝鸡进行实践调研活动,采写发表文章,拍摄一组照片,表现优异。两人双双获得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9月,记者团组织进行08级学生记者纳新,我们的宣传工作持续了一周多,衣晓妮同学熬了一夜,拿出了一个出色的纳新宣传板设计方案。经过李思兰、袁震、白茹、张珂、李晓峰、南江涵、陈鑫阳等同学的努力,我们的宣传工作顺利完成。纳新报名的人数超过了前几次。当月,校报新开设“视点聚焦”栏目,学生记者团先后在9月刊登了“为你支招——新生怎样适应大学生活”,给新生在学习生活上以指导和帮助;10月刊登了“面临毕业该怎么办?”请优秀毕业生为应届毕业生出谋划策;11月,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使大学生把钱用得更有效率,本报推出一堂“理财”课——“我的钱呢?”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受读者的喜爱,真正起到了教育引导的作用。
10月,在第一版开设“校长访谈”栏目,刊登本报记者魏霞、学生记者南江涵专访“春风化雨三十秋 改革开放展宏图——刘丁校长谈我校‘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历程”一文,多角度反映了我校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成就。与此同时,校报网http://xiaobao.xaut.edu.cn/运行。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网是以《西安理工大报》为依托而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它以向校园传播文化,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己任,在保持西安理工大报特色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性,增强吸引力、可读性、亲和力,以大容量、快时效、图文声并茂、互动性强等特点,弥补校报的信息少、速度慢、沟通难等不足。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网目前设有“校园人物”、“视点聚焦”、“论点侃点”、“教学科研”、“学生生活”、“青春之歌”、“影像世界”等频道,近20种分类新闻,并提供相关网站链接、社团活动公告等信息服务。网站的设立,让学生记者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记者的新闻敏感增强了,工作节奏加快了,供稿量也增加了。
魏霞老师肯定了张应昌团长的工作,对全体记者在过去一年对校报工作付出的辛劳、奉献出的热情、做出的成绩表示感谢。依据学生记者的发稿情况、值班情况、参加例会培训活动情况及完成其它工作情况,经编辑部年终评定,对黄贤波、张应昌、于剑、高军程、陈鑫阳、刘向前、衣晓妮、南江涵等8位工作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对曹鎏、李思兰、韩鲜维、李宝花、赵小丽工作积极者给予鼓励。经过3个月的实习考察,宣布曹鎏、马立、贾斌、丁善富、马璐璐、王颖润、袁震、朱岳转为学生记者。宣读了下一届记者团的组成,陈鑫阳为团长,李思兰为副团长,新设立采编部、摄影部和策划部。
新任校报学生记者团团长陈鑫阳通告了校报2009年度上半学期工作计划。
2009年校报将追踪我校校庆筹备工作,新设“校友风采”栏目,采访刊登斯泽夫等校友的典型事迹;大力宣传我校学科建设成果,在“专业建设”栏目中报道国家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课程建设巡礼”栏目中报道国家级精品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道200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地震灾区优秀团队——“心系灾区、服务略阳”博硕灾区服务团;与宣传部联办第二届“读书”有奖征文活动;搞好校庆专刊的出版工作。等等。
学生记者还就3月份校报的报道计划及校报网的建设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