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寂静二仇相
2016-09-15 18:39 水利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裴寂和刘文静分别是唐朝建国时期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丞相,并且是李渊太原起兵过程中的两位核心辅臣。两位虽都位极人臣,但相互之间有恩有怨,最终的结局也都极为惨淡,裴寂和刘文静名字里一个“寂”和一个“静”恰好组成“寂静”,正如他们最终的人生结局。


  裴寂和刘文静两人原为密友,默契配合劝说李渊起兵,又齐心协力佐助李渊攻占长安,后又草创唐初的各项制度,位极人臣。但刘文静在武德二年被高祖以谋反罪处死;裴寂在高祖时期备受荣宠,但到了太宗李世民上台以后,很快被流贬。


  在太原起兵前,裴寂和刘文静出身基本相同,官职地位也基本相当,并且对时势看法也略同,都有远大的抱负,这是两人能够成为好友并团结一致辅佐李渊的基础。从辅佐李渊太原起义,到后来攻占长安,两人配合默契,为唐朝的开国居功至伟。两人配合促使李渊决心起兵,义兵起,裴寂负责征调粮草军械,以供军用,刘文静负责募兵集众,联络结盟。在向长安进军过程中,刘文静指挥军队打败隋将桑显和、屈突通,为李渊攻占长安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后来,裴寂、刘文静又在隋律的基础上,制订了唐初的各项制度。


  但是到了唐朝建立后,原为朋友又有共同政治理想的两人却势同水火。刘文静对高祖称裴寂为裴监,并引同坐一榻表示异见,把矛头直指裴寂,并且自视甚高,自以才干谋略军功等都高出于裴寂。直到武德二年十月,李渊听信裴寂的建议以谋反罪诛杀刘文静。


  从表面上看,两人的矛盾好像是刘文静民部尚书的地位不如裴寂,口出怨言而引起,李渊赏罚不明导致刘文静被谗杀。而实际上,结合武德时期唐政权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就可以看出:从太原起兵到唐政权建立前,裴寂和刘文静共同辅佐李渊,所以就能团结对敌。唐政权建立后,随着李世民羽翼丰满,已经威胁到高祖皇帝的权威,裴寂和刘文静分属高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两个不同的派系,两人的矛盾就自然出现并激化了。


  高祖李渊用人,一是重用大臣,如裴寂;二是重用儿子,例如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李渊攻占长安的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为左右元帅,功劳与实力相当,但随着李世民出征次数的增多,其实力大增,李密瓦岗军的很多猛将大都为其所用,这自然就威胁到太子建成的地位,也间接威胁到高祖李渊皇帝的权威。李渊不得不考虑对李世民有所限制。限制的办法,一是调离、削弱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二是减少李世民出征的次数,加大建成、元吉、裴寂等出征的次数。而刘文静从太原起义后一直跟随李世民,是李世民早期最重要的助手,理所当然成为高祖李渊打击的对象。


   当然,李渊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心知肚明。刘文静被杀前,李世民竭力替他辩护,说罪名只是“怨望”而不是谋反。在李世民上台做皇帝后,贞观三年,便找借口把裴寂逐出京城,流放静州。同时,恢复刘文静官爵,为刘文静平反。由此可知,裴寂和刘文静都为唐朝初年的功臣,之所以造成这样不同的结局,是他们在唐初宫廷斗争中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