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中国释说·前言
2017-03-19 10:19 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中国释说乃是释家之法。何谓释家?
  释家乃是教育之家,而非世俗所谓“宗教”。“宗教”一词乃源于释家“宗门教下”之称,“宗门教下”之意甚深极甚深,非是西方“religion”之意所能含摄、等同,以“宗教”一词作“religion”之汉译,实是不解“宗教”之真实义以至无意附会。故今谓:若以“宗教”真实义量之,仅释家为宗教;若以宗教之世俗意量之,仅释家非宗教。
  释家虽为教育,然绝不等同世俗之教育。以时间量之,释家为过去、现在、未来之“无时教育”;以空间量之,释家为眼前世界至无尽世界之“无处教育”。
  释家既非世俗之所谓宗教者,自非“一神论”、“多神论”、“造物主”云云之谓也。释家虽承认“鬼神”之存在,然不以之为人之主宰,人之命运改造,全赖自心之改造,佛菩萨只行利导,亦不可改因换果。
  既如此,释家“佛”、“菩萨”、“罗汉”是何谓也?有此疑问,自是淆乱释家与世俗宗教之差别。
  甚可言,“佛”、“菩萨”、“罗汉”乃是“人”也。“佛”乃“彻底觉悟之人”,“菩萨”、“罗汉”乃是“非彻底觉悟之人”,然“罗汉”较之“菩萨”其觉不及远甚。依佛义理,凡人若发菩提心,则成菩萨,此真实不妄。
  
  中国释说乃是三乘(读音:shèng)菩提之法。何谓三乘菩提?
  释家素有大乘与小乘之别,且云“大乘普度众生,小乘解脱自我”。然此名、此分甚为粗略不详,难以契合释家思想真义。而以释家思想真意义察之,又据释尊教法,释家解脱道路有二:一谓之解脱道(又作小乘道、罗汉道),一谓之佛菩提道(又作大乘道、菩萨道)。
  解脱道、佛菩提道是为释尊根据众生不同根器之方便施设:解脱道是佛陀为对治众生烦恼而设,是为根器不足者修学;佛菩提道是佛陀为引导众生成佛而设,是为根器具足者修学。此处谓“根器”者,非世俗之聪慧,而谓觉悟之心量。
  佛菩提道是为成佛之道,其最高修学果位自然为佛;解脱道为对治烦恼之道,其修学果位不能成就佛果,最高只能成就大阿罗汉果或辟支佛(虽有佛名,却非佛果)果。
  因何解脱道成就果位有二?因解脱道对治烦恼之方法有二:一谓之依止“四圣谛八正道”断除烦恼而最高成就大阿罗汉果;一谓之依止“十二因缘十因缘”断除烦恼而最高成就辟支佛果。
  如此明了,释家解脱道路详说有三,在此详说为:依止“四圣谛八正道”而断除烦恼之道路称“声闻菩提”;依止“十二因缘十因缘”而断除烦恼之道路称“缘觉菩提”;依止佛菩提道而最终成就佛果之道路称“佛菩提”。
  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总称“三乘菩提”。“三乘”者,谓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一佛乘);“菩提”者,乃是众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清净本心”。此“清净本心”乃是释家所说宇宙器世界之本源,宇宙生命出生之本源,亦更是有情众生成佛之必须必然依止。
  然须知,三乘菩提并非佛之真实说,而为方便说,真实说者乃为“一佛乘”,即修学释家思想之最终依止乃是成就佛果,声闻菩提所成就之大阿罗汉果、缘觉菩提所成就之辟支佛果皆乃是不彻底之果位;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皆乃不彻底之解脱道路。
  释家之中,最彻底之果位、最彻底之解脱只是成就佛果,声闻菩提所成就之大阿罗汉果、缘觉菩提所成就之辟支佛果最终皆必须汇归于一佛乘之佛菩提道,成就佛果,方能成就无上解脱,故而立名“一佛乘”。亦即是说“一佛乘”之本质即是佛菩提道,因为佛菩提道之修证含摄解脱道在内一切释家思想之修证。
  
  中国释说乃是了义之法。何谓了义?
  了义就是彻底,了义就是究竟。
  《瑜伽师地论》讲学佛有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识。此处所谓了义经指大乘经,不了义经指小乘经。
  然小乘经、大乘经皆是佛陀所说,此言“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是否可说释家思想矛盾?非然也!因何会有如此“矛盾”?只因释家思想义理甚深甚深极甚深,因此修学释家思想必有次第,逾越次第,自然悟不达义,茫然观之,自误其身。
  佛陀当初宣讲《妙法莲华经》时,有五百比丘自动退席而去,何也?悟不达义,茫然听之,自以“矛盾”,自误其身。
  再言,了义就是彻底,了义就是究竟。而彻底即是大乘佛菩提道,究竟也即大乘佛菩提道。因此,此说了义,是为明心,言本书之说,是为“一佛乘”之说。
  佛菩提与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既不矛盾,是何关联?一言以蔽之,佛菩提完全含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简而言之,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是于佛菩提法义之中所行“分离”而出之蕞尔义理,是为满足钝根者修学释家思想之需要而所行之方便施设。
  故而复言,修学佛菩提之大乘佛子,切不可以为小乘道义理粗浅而捐弃之。须知,小乘法亦是大乘法,是为大乘佛菩提道修学者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解、不可不证。
  然释家思想义理甚深甚深极甚深,非文字可以言明,非亲证而不可得。因此,此书只言释家思想“大要”,亦即义理框架,只求启迪有缘,破邪显真,弘传正法。若得此愿之万一,亦感不负此笔!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