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魏政权在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时,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但孝武帝不愿作高欢控制的傀儡皇帝,于是逃往长安投靠了宇文泰。于是,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立元善见为皇帝,即魏孝静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东魏是南北朝时期最悲催的一个王朝,可谓是个“临时政府”,高欢建立它只是为了号令群雄,魏孝静帝元善见也不过是在高欢、高澄、高洋两代人手中做个傀儡而已,由此这个“临时政府”仅仅只存活了17年,最终还是任由高洋建了了北齐。
东魏初期,时局动荡,烽烟四起。东面兖州、青州的起兵,西面西魏的宼掠,南面萧梁的进攻,这种复杂的局势,是十一岁的孝静帝所无力应付的。再者,其父元亶的废立遭遇也让他学会了隐忍,一切惟高欢之命是从。孝静帝元善见自幼聪明,几年的傀儡生涯使他更懂得人情世故。为了拉近与高欢一族的距离,天平四年,孝静帝主动提出立高欢的二女儿为皇后。对此,高欢起初固然推辞,孝静帝元善见坚持己见,直到兴和元年五月,孝静帝才如愿以偿地成为高欢的女婿。此后,高欢表面上对孝静帝还算恭谦,孝静帝也成长得有胆有谋,文武双全。
武定五年,高欢去世,其长子高澄承袭父职,继续把持东魏朝政。在高澄看来,东魏是高家打下来的,皇帝也应该姓高。高澄的目的,就是要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为了控制孝静帝,高澄提拔心腹崔季舒当黄门侍郎,监视孝静帝的一举一动,并随时汇报。此后,孝静帝处处受高澄掣肘。武定七年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乱”,攻陷了萧梁不少城池,孝静帝被迫封高澄为相国,封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此后高澄的篡逆之心更加膨胀,对孝静帝的欺辱也变得肆无忌惮。但是,孝静帝绝不是懦夫。尽管他身为傀儡皇帝,但秉持着宁肯亡国,也不接受小人摆布的决心和勇气。此时此境,孝静帝咏颂谢灵运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孝静帝虽有廓清朝纲之志,却无法阻挡高澄的篡位步伐。三天后,高澄把孝静帝囚禁在含章堂,烹杀荀济等人于市。然而,在准备杀死孝静帝时,武定七年九月,高澄被厨师兰京刺死。得知高澄被杀,孝静帝高兴的对左右说:“高澄之死真是天意,是朕该掌权的时候了。”然而,高澄弟高洋立马出来继承了高澄的权势。比起高澄,高洋更加凶残,更难对付。
武定八年五月,在十万精兵的逼迫下,孝静帝被迫禅位于高洋。高洋即位之初,对孝静帝还算优待,封他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在封地,孝静帝可以悬挂天子旌旗,用天子年号,文书可以不称臣,三个儿子也都封官食邑。孝静帝没事可干,整日和妻子饮酒、赋诗,聊以解愁,日子倒也安定。然而,这一切只是暂时的,都是高洋为赢得支持而做的政治文章。一年后,北齐政权的根基已经相当牢固,孝静帝自然也就变成了毫无必要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