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金庸武侠剧《倚天屠龙记》的主人公张无忌,可谓是家喻户晓。可要真定位到真实的历史中,还真有这么一位“明教教主”。他就是小明王韩林儿,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韩山童的儿子,元末民变领袖,朱元璋的顶头上司。
韩林儿祖上历代为白莲教教主,号称“明王”。后来朝廷禁绝白莲教,其父韩山童利用贾鲁开黄河之机,以弥勒佛下生救世为号召,发展实力,召集河工起义。韩山童传言:“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话。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图谋起兵,并决定以红巾为号。可后来事情泄露,刘福通等人急速进入颍州,起兵造反,而韩山童却被元朝官吏拘捕处死。
韩林儿与其母杨氏则逃至武安山中。而刘福通则渐渐做大,部众增至十多万,元兵已不能抵挡。为了进一步组织更大的农民起义,并得到大众的拥护,刘福通到处寻找韩林儿,最后终于在砀山夹河找到了他,并将他迎至亳州,韩林儿于是在亳州登基称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
可渐渐的,韩林儿害怕自己迟早遭到刘福通的加害,于是恩宠杜遵道,并使之掌握实权。刘福通很嫉妒他,暗地里命令披甲的士兵捕杀了杜遵道,然后自封丞相,从此刘福通又掌握了大权。也许,气量狭小者都难成大器。不久后,元军在太康大败刘福通,进一步包围亳州,刘福通挟持韩林儿逃往安丰。
后来,张士诚手下将领吕珍包围安丰,面临灭顶之灾的韩林儿向不断壮大的朱元璋告急。朱元璋说:“如果安丰被攻破,张士诚的势力就会更强大。”于是亲自率军前往支援,但这时吕珍已经进城,杀了刘福通。朱元璋赶走吕珍,拥韩林儿返回,让他住在滁州。
接下来,朱元璋学起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仅仅第二年,朱元璋就自称吴王。又过了两年,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韩林儿死仅一年多时间,起义军声势大增,朱元璋派大将平定中原,元顺帝逃至北方,朱元璋很快统一中国。
小明王的故事基本就是这样,可谓平淡。刘福通既亡,韩林儿则只是一个普通人,只会慢慢被人淡忘。既无政治上的影响力,更谈不上军事上的号召力,战乱之后,教众各奔东西,或各自有所归属,也已丧失了宗教上的凝聚力。何况这个“张无忌”既没有绝顶武功,身边更无高手环绕。
可关于韩林儿之死,却是扑朔迷离,不过历史定论其是被朱元璋害死。可韩林儿之于朱元璋的妨碍,仅仅就是一个名分的问题,这对于乱世而言,构不成登基的阻力。只要威逼利诱一下,就可让韩林儿屈服,或不予理睬,直接将其撇到一边,随便封个王养起来也无不可,毕竟寡人一个的韩林儿根本没有翻身之术。真的要除去他,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完全可以做到不露痕迹,制造如此张扬的翻船“事故”实为画蛇添足。后人的猜度,多为书生之言,春秋笔法,似乎不足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