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中国释说·智慧资粮(上)
2017-05-14 13:32 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行者从初住位至五住位所修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波罗密多,乃是修集见道所需之福德资粮。至六住位,行者则需要修集见道所需之智慧资粮,亦即般若波罗密多。

行者因为从初住位至五住位调柔心性后,并能接受善知识教导,听闻行者藏妙法,并能缘于行者藏妙法修学引发静虑之功德,从而发起出世间智慧。则行者于六住位所修学般若波罗密多是以熏习相似般若为主,以此熏习四圣谛、十二因缘、五蕴、十八界之行者知见。

于四圣谛,行者了知五蕴出生即是苦,因为有五蕴之出生,才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五蕴本身变异无常:色蕴即谓四大所成之色身,而四大本身变异无常,则色蕴当然无常;受蕴即谓眼根触色尘,耳根触声尘,鼻根触香尘,舌根触味尘,以及身根触触尘,意根触法尘,然此六尘皆是无常,则触此六尘所生之受自然无常变异;想蕴即谓六根触六尘所生之种种想,种种想自然变异无常,因为变异无常,所以能于六尘不断了知;行蕴即谓于六根触六尘中不断生起之欲要造作之心,亦是无常变异;识蕴即谓眼根触色尘所生之眼识,乃至耳根触声尘所生之耳识,亦即如是因根触尘所生之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此六识皆是依止无常之五色根而现起,六识本身刹那变异,则识蕴无常变异。

如是经由观察五蕴皆是无常之理,佛说无常即苦。因为无常本身不能常住,有生必有灭,有生必有死,因此无常本身与生死之苦连为一体。行者了知五蕴无常之理,即知此为苦圣谛。

若不能了知五蕴是无常、是虚妄不实,就会生起颠倒想,而执著五蕴为我以及我所。因为执著五蕴为我以及我所,则所造作一切业即是系缚于三界之烦恼,因有系缚于三界之烦恼,因此于三界中生死流转,此即苦集谛。

欲灭生死之苦,定要断除系缚于三界之贪爱,贪爱灭,五蕴自然不生。因此,贪爱灭,五蕴不生,即到达苦之边际!到达苦之边际,就能解脱于三界之苦。苦之边际,佛说安隐、清凉、真实!五蕴灭尽若是断灭,则非安隐;五蕴若还有一丝法存在,则非清凉。五蕴本身非是真实,意识心亦非真实,皆是虚幻,因此五蕴之存在或断灭,皆非安隐、清凉、真实!佛既说到达苦之边际乃是安隐、清凉、真实,表示五蕴灭尽后尚有一个法,本身安隐、清凉、真实,其为涅槃之本际,即如来藏。能够了知如是之理,即是苦灭谛。

而灭苦之方法,即是依佛所教导之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见即要具备苦圣谛知见,苦集谛知见,以及苦灭谛知见,从而遵照佛之教导,思惟此法是苦,并对三界生死之因如何灭除而行正思惟。正思惟后即能再依佛戒,于身口意行中能够断除造作系缚三界之业,同时能发起正精进而对圣谛法念念忆持:安住于无我,安住于真实法即是真实清凉,如此必能解脱生死之苦。此即苦灭道谛。

行者了知,声闻圣者以断我见得出世间智慧为主,从初果之断我见乃至薄贪嗔痴以及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乃至解脱,皆是因为有慧解脱后才得心解脱。而仅依世间禅定绝不能证得解脱,因为单纯世间禅定乃是意识之境界。同时声闻圣者亦知,不以五蕴断灭为涅槃,不以五蕴灭尽不再出生为涅槃,而声闻圣人敢于灭除自我而不落于断灭之中,即因为声闻圣人了知有一涅槃本际真实常住而清凉,此即阿罗汉能够于内、于外无恐怖之理。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