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周敦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他的《爱莲说》脍炙人口,也是中国高中生的必背篇目。但我们这位周先生,最牛的成就还不在于文章,而在于哲学,而且他就是北宋哲学流派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号称北宋“五子”,而周敦颐位列其首,足见此人之“牛”。值得一提的是,周敦颐还是周恩来,周树人(鲁迅)等名人的先祖。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14岁的时候,其父病逝,于是他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亲投靠京城的舅父——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郑向。因他聪慧仁孝,深得舅父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湖中植莲,周敦颐则峪其间参经悟道。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佛家思想,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周敦颐二十岁时,凭借舅父的大力举荐,谋到了一个主薄的职位。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生活之余,周敦颐也开始研究认真《周易》,在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据有极其核心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多方吸收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他的理学思想无疑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宋儒学案》中评价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宋元公案》中更对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周敦颐的学问、气度,也使得很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发扬理学的程颢、程颐兄弟。程颐年少时正是因为听了周敦颐讲道,因而才厌倦了科举仕途,从而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圣王之道。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于世。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