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通往“意识尽头”的层层探求与最终假定
是否“意识的尽头”不可探求,还好,人类继续发现了在大脑意识之上的潜意识。潜意识是人类大脑无法意识到的一种意识,但却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意识,潜意识被认为是人类的思想本能,当然也是人类思想最为真实的部分,其中包括各式自私且疯狂的欲念。虽然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但实际的潜意识,其实依然是意识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被我们压抑或者隐藏起来的那部分意识。因此潜意识本身的存在依然需要依附于人这个生命本体,那便依然是可生可灭的事物,即会随着人的死亡而坏灭,依然不是“宇宙生命本源”的实体。
进一步从“宇宙生命本源”无有自性的性质进行分析可知,潜意识本身是由各式的欲念所形成的一种潜在意识,而这些各式欲念本身就是一种“自性”的体现,亦是说潜意识是有自性的,既然有自性可言,那么潜意识就自然不是“宇宙生命本源”。
既然潜意识是具有生灭性的,那么为了进一步探清“宇宙生命本源”的实体,我们必须对潜意识的出生来源进行进一步探究,即潜意识中包含的各式欲念到底是从何未来,由什么出生?而问题的最终答案必将会揭开“宇宙生命本源”的神秘面纱。
人的潜意识在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完全具备,甚至在人类具备生命现象的时候就已然具备了,只是这个时候由于胎儿并不具备清楚完全的意识,因此潜意识对于意识的影响就不会有明显的体现。对此更为清晰的表述便是,潜意识会伴随人之生命体的生灭而生灭。而人类当前对潜意识的出生来源的解释是,它来源于遗传基因,因潜意识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的信息,它囊括了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本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与宇宙法则,即人类过去所得到的所有的生存情报。
可是遗传基因本身却依然不是“宇宙生命本源”,因为遗传信息的本质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或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中的脱氧核苷酸、RNA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其虽然因为只是一种“排列顺序”而“无有自性”,但其显然不可能不生不灭,显然依然不是“宇宙生命本源”,而该是“宇宙生命本源”的“杰作”。
而更加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讨论的潜意识并非伴随数百万年人类的潜意识,而应为生命所共有的大脑意识以上的“本能意识”,其应贯穿于生命本源之始终,而非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所能含摄,也就是说遗传基因只能出生“一阶段”的潜意识,只是潜意识的一部分出生来源而已,而真正潜意识的出生来源应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对“宇宙生命本源”的进一步探求依然立足于潜意识,立足于潜意识的出生来源。
探求自此,根据目前人类的认知,我们已经无法继续向前,而只能根据“宇宙生命本源”不生不灭、无有自性的性质并结合之前的推理做出大胆的推理与假定——势必存在着凌驾于潜意识以上的“不生不灭的‘最高意识’”,而潜意识来源于这个“不生不灭的‘最高意识’”,而这个“不生不灭的‘最高意识’”即是“宇宙生命本源”。进一步根据“宇宙生命本源”无有自性的性质推断可知,潜意识虽然来源于这个“最高意识”,但却一定不属于“最高意识”所有,“最高意识”只是如母体一般含藏了潜意识的出生来源,即伴随生命而有的本能欲念,在此将此“由伴随生命而有的本能欲念形成的潜意识的出生来源”命名为“意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