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中国畸形的人际关系
2017-04-27 20:55 土建学院城地142刘垚垚 

中国从古至今,把人际关系分为了很多种,亲人、朋友、师生等等等等。我本以为,分为爱与不爱便可以了。但这无疑是痴心妄想,中国人向来讲究圈子文化,不爱的不能也不忍割舍,因为关系是资源、利益、能力的体现。把人际关系看做利益,全人类皆是如此,然而唯独中国人,用之却不爱之。

我们在看待外国人时,会诧异外国生人之间为何如此讲究礼节,朋友之间为何如此热情亲密,反倒夫妻家人间却不似中国人那般牢靠。我以为这不是外国的特殊文化、特殊现象,恰恰是我们中国现代以来形成了畸形社交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飞速发展,人口迁移巨大。在陌生人组成的物欲横流的冰冷城市当中,公德无形中已然被人们唾弃,私利成了最现实、可靠的东西。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朋友全不是书里说的“忠信两全”,生人聊几句便当是熟人,熟人就算是朋友,稍要好的朋友全是兄弟了。朋友关系被社会其他人以及我们无情地反复践踏之时,我们再不存希望于朋友,而将我们对社交关系的一切期望和付出寄托于男女关系。于是乎,异性朋友在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眼里,没有了纯洁的友谊,即便同性朋友,也往往成了吃饭娱乐、或受利益纠葛的伙伴罢了。

中国人对人际关系向来冷漠,除罢“无利不起早”。亲兄弟尚明算账,子女为私利坑害父母的事情也不乏被世人津津乐道。朋友之间更不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代读书人无不为了当官,学生入官场先拜码头,早是潜规则一般的存在了。古代如此,当今的商品社会怕还不如。

最开始对人际关系提出要求的,当属孔子了。论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表达了孔子对人际关系思考和美好的愿景。《庄子》也曾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那为什么一千多年前,中国的思想家便对人际关系提供了指导,并且中国的政治权利长久地被奉其为圣贤的读书人所掌控,但现实却不大如人意呢?这便要说到中国的乡土文化与历史悠久的官场腐败问题。

中国的乡土文化我推荐大家看一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面生动细致地讲解了传统中国的乡土形成与特点。我举一例,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非先天下、国家,后家和己身。治国平天下者能有几人?古代人大多是读不上书的,人便只能顾家、顾己,长久一来人心岂不分崩?即便是现代,群众爱国情绪高涨时,类似“没有大家哪有小家”的论调往往经久不衰,可见人心。再说中国的腐败问题,可谓是同中华文化一样,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权利腐败直接导致社会风气自上而下地沦丧,人人自顾不暇。历代王朝的灭亡归根结底都是朝政的腐败造成的,而王朝的盛衰更迭,使得底层百姓对于王朝无依附感,封建王朝贵族拥有特权的惯例更加使老百姓对政权毫无好感。人们在不搏命造反的年月,就只能为自己苟活了。

一个没有信仰,内心深处信奉自己,以私德为道德,以私利为追求的国家,社会之中的人际关系如何能不畸形?人与人的关系从不谈爱,也没有爱,依靠良心和道德维系,是何等的悲哀?

可幸又可悲、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最后的真诚体现在了充满“自私性质”的男女关系上。文学艺术中浮夸、狭隘的爱情(专指男女之情)令世人由衷向往,人们便把自己的爱如赌博一般全部压在了遥不可及的“远方”,却不知——远方之所以是远方,是因为终究无法抵达。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