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我的理解是:“故意暴露张扬我方正面攻击的行动,利用敌方已有主见固守的时机,分兵迂回敌后,趁虚而入,发动突然袭击,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这就是三十六计第八计―暗渡陈仓。
“暗渡陈仓”源于楚汉战争中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例。自从经过了鸿门宴之后,刘邦便率领部队退往汉中之地,并且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以示自己此生不再返回关中的决心。实际上,刘邦并非想就此停住自己对雄图伟业的追逐,而是为了麻痹住项羽,积蓄自己军队的力量以待未来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可以向项羽的军队发动进攻了,于是派韩信率领军队开始东征,关于要从哪儿出征,韩信颇动了一番脑子。他派出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当初烧毁的栈道,做出要从栈道杀出去的假象。关中的守军得知这一消息后,派军在这条路线的各个关口加强了防守,并且密切地注视着汉军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以随时迎战。就在关中守军严阵以待时,韩信已经率领部队绕道陈仓,发动了突然袭击,一举打败了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后来人们便把用明显的行动去迷惑对手,暗地里进行着主要的行动称之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暗渡陈仓”与“声东击西”两者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假装在一个地方进行军事行动而实际上行动却是在另一个地方发起的,以此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然而二者仍然是有区别的,“暗渡陈仓”是故意把行动暴露给敌人,利用把敌人引诱到一个地方固守的机会,偷偷地绕到另一个地方去进行主要目的的军事行动。而“声东击西”则是通过自己的行动使敌军思维产生混乱,不能正确的判断事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趁着他们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这一有利时机将其消灭。
在“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 ”的指引之下,人与人之间总会保持一定的间隙,保持一定的防备之心。这就会让我们在攻打敌人时很难去下手,特别是对方对你了解很透彻,知道你的下手方式和作战路线,想要获胜,机会就微乎其微。这个时候我们的目标不是紧盯着机会不放,而是为了击败对手。为了击败对手,你可以采取任何手段,你需要做的就是让对方不知道你会对他如何下手。
在这个尔虞我诈、互相猜疑的社会生活中,明暗之间有着一条模糊不清的界限,为了胜利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在军事上,你可以采取表里不一的行动,但做人做事却要表里如一,不要明来暗去。
这就是三十六计第八计―暗渡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