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中国释说·初果至初禅(下)
2017-04-06 22:15 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声闻二果人若将欲界爱完全断除,心不再染著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即可成就声闻三果阿那含。三果阿那含人,已经断尽欲界之执著,故而下一生不会再受生于欲界。二果人于断除欲界爱中,心不动摇,常住一境胜解作意,因而定力渐次增上。随欲界爱之淡薄与断除,欲界定及近行定(初禅前之未到地定)之定力皆会逐渐具足。因此断欲界爱证得三果之当下,初禅亦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为三果人特征之一。

  佛陀于《六度集经》中曾开示证得初禅之理:初禅之行持法,必须去除贪爱五欲要胁之事,必须消除眼见美色之狂乱,必须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之贪好;修道之士必须远离此诸欲念。因此修学世间禅定,仅是作为断除欲界爱之手段,而在发起初禅后,方谓真正之禅定。此因为初禅后方能解脱于欲界而入色界之境界。初禅之下之未到地定与欲界定,非真正之禅定证量,此等禅定无力脱离欲界。


  然此须明,三果人一定证得初禅,可证得初禅者未必是三果人。此是因为解脱道中果位之判定,是依四种住地烦恼(见惑、思惑)之断除而予以判定,非依禅定之证量予以判定。然多有愚痴之人,不明此理,以为修道即是摄心打坐,虽为用功,然初禅终不发起,此是因为其不了解证初禅是依断欲界爱而不求自得。若仅使自身常住于常寂常照之境界中而不断欲界五欲之贪爱,则初禅永不现起。如是即使发起初禅,亦是凡夫俗子,是因声闻果位之判定首要以断我见为先决条件。


  声闻人初禅发起之时,即可谓离开欲界之境界,而生起色界之境界,因此初禅又作离生喜乐定。初禅之境界总概而言,有五支功德:觉、观、离生、喜、乐。初禅中有觉亦有观,觉与观又作寻与伺。觉是粗心分别,前心了别;观,则是在觉之后,所生起之细心之领纳与后心之观察。初禅有觉亦有观,因此又称为有寻有伺定。经中礼赞佛陀乃是“大龙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即是谓,佛于任何时刻皆在定中。


  声闻人初禅发起后,即发起色界天之天身──色界天天身依于欲界身而发起。此时若能静心内观,则会发觉己身无有五脏六腑,体表如云如雾,犹如薄膜,而鼻识与舌识之运行已然消失,如是亲证色界天天身之清净四大。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