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大宋王朝,要说谁的死最难以令人释怀,我认为不是岳飞,而是狄青。狄青和岳飞两人是宋王朝中两位唯一可以堪称一代名将的人,可惜这两人在重文轻武的宋朝都被冤屈致死。且相较于岳飞,狄青似乎才是第一个被冠之“莫须有”罪名冤屈致死的武将,并且最令人不能释怀的是,一代名将狄青直接死于欧阳修和文彦博等名人之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狄青是死于制度。
狄青,是北宋著名军事将领,是一位扭转战局的奇将。在宋军在对西夏作战中,屡战屡败,就连一代名臣韩琦、范仲淹也束手无策,军事上只能采取保守的防御策略。而狄青因能骑善射而被任命为前线中低级指挥官,狄青每战必身先士卒,并且仿效北齐南陵王高长恭戴着铜面具,披头散发,手执利刃冲锋陷阵,因面目狰狞,形象骇人,西夏兵以之为“天使”而魂飞魄散,宋军士气大振。狄青在四年边关战争中,经历大小战阵25次,身负8次伤痕。在狄青的带领下,宋军收复了部分失地,宋夏议和后,狄青因战功卓著而被宋仁宗赏识。
狄青从一名小小的士兵累升至禁军司令,主管朝廷军防,终宋一朝,绝无仅有。后来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入侵,连陷数州,宋军前线部队一触即溃,朝野震惊,危难之时,狄青主动请缨要求平叛,并不负重望,顺利讨平了侬智高反叛。狄青征南凯旋后,知人善用的仁宗皇帝力排众议,超规格提拔狄青为枢密正使,从而狄青执掌大宋军权。
就在狄青在迈上权力巅峰的同时,他的人生也迎来了巨大的悲剧。就在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的时候,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这其中不乏如韩琦、欧阳修和、文彦博、庞籍等名臣巨卿。因何狄青这般为文人们看不起?只因狄青出生寒微,因脸上黥字而被文人士大夫瞧不起。且宋朝重文轻武,武将的身份在文官集团中处弱势地位,常常被人瞧不起。宋朝做官讲究出身,尤其讲究进士及弟,一等为进士出身,二等同进士出身,三等为赐进士出身。
而狄青遭人忌恨最重要的还在于历史原因,因为宋朝开国皇帝就是武人发动的“陈桥兵变”而夺得天下,所以武将是不能掌控着重要军权的,这是宋朝建国以来的最低底线和基本国策,皇帝仁宗可以一时不记祖训,但是所谓的名卿贵勋们是不能忘记的,是誓死都要捍卫的红线,以此来正本清源。一代名臣文彦博更是说狄青军权在手,“朝廷疑耳”,这就是典型的“莫须有”罪名。即使仁宗皇帝亲自为狄青正名,而文彦博却居心叵测的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这句话足以让仁宗心如刀绞,百口莫辩,也注定了狄青的悲剧结局。
再说说狄青自己,最终还是武人吃了没文化的亏,他太不谙人情世故了,不擅于与文臣搞好关系,不能洞晓官场的潜规则,功成名就之时,也没有选择急流勇退和明哲保身,没料兔死狗烹。
狄青在所谓名臣们的联手打击下,在三人成虎下的仁宗皇帝最终罢去狄青枢密使职务,贬其到陈州。狄青自知此去凶险,曾对人说,:“我此行必死无疑,陈州有一种梨,叫青沙烂,今去此州狄青必烂死。”一语成谶,狄青在陈州仅一年多,就因得暴病而死,狄青究竟得了什么病?宋史上语焉不详,由此各种猜疑不绝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