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最耻辱征战
2016-08-30 17:00 水利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可谓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征战,前后动员人力超过百万之众,这在中国之前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是最为劳民伤财的征战,因之死去的民众不可计数。但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也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耻辱的征战,国力、军力、军备,无论从那一方面讲,隋炀帝都远远胜过高句丽,但三次征战,三次无功而返,纵观中华王朝远征历史,绝无仅有,真乃“奇耻大辱”。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丽进行的三次战争,这三次东征炀帝均御驾亲征。大业八年,隋炀帝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百姓农民起义。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最终退兵。大业十年,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隋炀帝班师还朝。但是高句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因此并没有取得实质的胜利。


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政权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第一次战争隋朝出兵超过一百三十万;第二次战争隋朝出兵至少六十余万;第三次战争隋朝出兵近百万。关于其伤亡情况,史书无详细记载,但可估算双方合约百万。那么为何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没有取得胜利呢?学术界大抵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政策上,炀帝即位之后过度消耗民力,而这次对外战争,更是调集了全天下人口的十分之一参战,使得国力过度消耗,军心不齐。此外,庞大的水陆兵力与后勤供应难以确保。


  军令上,隋炀帝杨广统军御将过死,严重压抑诸将组织指挥才能的充分发挥。 炀帝过多干涉军令,使得将士们很被动,贻误军机。隋炀帝在战争指导上的重大失误,是导致隋军失败的直接原因。


  军队上,第一次战争炀帝多募府兵,这些府兵多是地方军改编,并没有多少作战经验,而炀帝的分兵策略让军队的配合难以达到完美,所以虽然有百万大军,但实际战斗力并不强。此外,隋军行军缓慢和消耗过重,水陆两军缺乏密切协同。


  将领上,炀帝所分的二十四路左右军将领互不统属,更有不少纸上谈兵之辈或者企图借胜利升官发财的投机者。


战术上:战术上炀帝轻重不分,主力被困在辽东而偏师却深入敌方腹地,地形不熟,粮草转运不济,是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三路大军其实主角应该是炀帝所率中军,百万大军几近闲置,空耗军粮补给,这也是失败的关键因素。此外,战略打击方向选择得不正确,战役战斗上缺乏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


战略上:炀帝这次东征本就是一个大错棋,耗费举国之力攻击一个在当时并不能实际占领获取资源的小国,其收入完全抵不住它的消耗,而骄傲的炀帝孤军深入,并没有与周边国家,如东突厥等,联手,从战略上可以说完全的失败。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