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谈定”这个流行词,如果要以一人为之代言,非东晋谢安莫属。对于很多人来说,认识谢安,也是认识他的文章而已。可大家一定要知道的是,谢安在政治上的作为远高于其文章,若拿一人与之相比,王安石最为相似。但谢安在从政之中,最大的闪亮点就是其“淡定”,翻遍整部二十五史,与之并肩者,寥寥无几。
谢安出身于名门世家。四岁时,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赏,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王东海(东晋初名士王承)差。”他在童年时,便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
谢安少年时得到宰相王导的器重,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朝廷最初征召谢安入司徒府,授任他佐著作郎之职,都被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
谢安曾经跟朋友孙绰等人乘船出海游玩,大伙吟诗作对,喝着小酒,玩得正高兴,突然海上风起云涌,惊涛骇浪随之而来,眼看就有翻船的危险。这下可把众人吓坏了,惊恐万状地满船乱跑。唯独谢安还是不紧不慢地吟着诗,安慰众人说:“要是你们都这样惊慌的话,恐怕就真的回不去喽!”大家这才如同服了定心丸似的镇定下来。船夫也一直往前划。等到风浪越来越大了,谢安才缓缓地征求大家的意见,,大伙儿如蒙大赦,忙不迭地要求返航。面对大自然的威压,谢安无比淡定,沧海横流,方见英雄从容本色。面对暗流汹涌、险象环生的政治博弈,谢安也是淡定异常,人生多艰,亦显男儿无畏精神。
简文帝驾崩后,谢安等人趁着桓温不在首都建康城,拥立太子司马曜即位,他就是晋孝武帝。枭雄桓温帝梦成空,怒而率兵入朝,想要改朝换代。晋孝武帝派朝中最有威望的大臣谢安与王坦之,到建康城郊外的新亭迎接。当时,建康城内流言飞语,都说桓温会杀害谢安与王坦之,夺取晋朝江山。临行前,王坦之吓得浑身哆嗦,扯着谢安的袖子哀叫,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大晋朝的存亡,就在于我们今日之举!放心走吧。”于是带着王坦之就去赴宴了。
桓温确实设下了鸿门宴,在帷幕后安排了数名刀斧手,就等着拿谢、王二人开刀了。看到桓温威风凛凛的模样,王坦之更害怕了,紧张得连手板都拿倒了。谢安却神色从容淡定,朗诵起嵇康的诗:“浩浩洪流,带我邦畿……”朗诵完,谢安往四面一扫描,跟桓温说:“我听说有道之臣,会带兵替皇帝守好边疆。大人想杀我俩,明着来好了,何必玩阴的呢?”见谢安如此淡定,桓温尴尬地笑说:“以防万一,以防万一。”说着命令撤掉埋伏在后的刀斧手。王坦之松了口气,这才把手板掉正过来。
可更为体现谢安淡定的事情还要属“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时,面对苻坚八十余万的强大军力,举国崩溃,而谢安却在“下棋如故”中以八万军队击败前秦胜于十倍军力的强敌,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对此事,《晋书》给予高度评价:“矫情(掩饰情感)镇物如此”。因此,谢安堪称淡定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