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狠毒”可谓众所周知,可作为朱元璋长子的太子朱标却完全没有没有自己父亲的杀气。相反,朱标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儒者太子,其痛恨杀戮,性格仁慈温和。而他的猝然离世,对于明王朝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
朱标是太祖朱元璋长子,母高皇后马氏。从小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总在子女身上得以补偿,因此朱标自幼受到悉心教导,太祖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非常注重对于朱标的培养。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即册立朱标为太子,是年朱标方才13岁。朱元璋选定人品正直、儒学功底深厚的宋濂座太子的老师。
太子朱标生性仁厚,又受到严格系统的儒家教育,长大后俨然是个儒者,而这使得朱元璋非常担忧。朱标身为太子,虽然因为太过仁慈而不被朱元璋看好,但他虚心纳谏,勤务爱民,克己奉公的精神却为朱元璋看好。只是朱标所信奉的亲民政策,在很多时候与依靠戎马打天下的父亲相斥。而朱元璋理想中的太子,应刚柔兼备、文武双全,但自己的这个儿子朱标却是如此秉性,这让他常常长吁短叹。
而更使朱元璋感到忐忑不安的是,父子俩的政见和治国方针存在严重分歧。朱元璋坚持以猛治国,朱标则主张仁政宽厚,一个大肆杀戮功臣,另一个坚决反对。据《明史袁凯传》记载:朱元璋曾在审决刑囚后,让御史袁凯交太子复审,朱标于是经常仁慈减刑。太祖便问袁凯,谁批决得对?袁不得已对曰:“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有一次,朱元璋大开杀戒,朱标抗争道:“臣闻立国之道,仁厚为重,法是辅助,不应采用重刑。”朱元璋听了十分恼火,斥责太子道:“小子反来教我吗?”
洪武十三年,太子的老师宋濂,因孙子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捕,在处斩之列。太子朱标为恩师跪地哭泣不起,请求朱元璋免宋濂一死。朱元璋非常生气,狠狠地对朱标说:“那得等你做了皇帝才行!”朱标听后又惊又怕,竟然绝望地投河自尽,以死抗争,幸亏被太监发现救起。朱元璋一看太子闹到如此地步,心里也不愿意与太子闹翻,于是下令免宋濂死罪,流放茂洲。因此,他大骂太子:“痴儿,我杀人与你有什么关系!”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受命巡视陕西,其中一个意图是想让他看看西安是否适合作为都城。但不料,朱标从西安归来后不久就开始生病,最终于次年四月撒手尘寰。这让人朱元璋再不敢在西安定都。
朱标之死,史书中只是记载了太子是病死的,但是没有记载具体得什么病而死。于是有些人猜测可能跟朱樉和朱棣有关,因为他们存在弑兄夺位的动机,但无端揣测,并无佐证。
其实,结合太子朱标的性格特点,我们大抵可以推测,朱标太子之死其实是精神抑郁所致。想一想,朱标长期生活在喜好杀戮的父亲为他营造的压抑而恐惧的深宫环境当中,想必其身心健康已然受到极大的摧残。他中年而逝,固然不会仅仅是因为其父亲的一次怒斥,但他们父子间日趋严重的矛盾冲突,无疑早已在逐步地消耗著他的心力,损害著他的健康,终致因一次似乎偶然的事件而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