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二字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皇帝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中国的“酷吏文化”似乎是整个汉王朝的专属,更有着侯封、郅都、张汤、赵禹、宁成、义纵、减宣、杜周、周阳这号称“汉朝十大酷吏”的名号。然而我们今天要与大家谈的就是这十人中的一人,此人就是张汤,这个你也许耳熟却怎么也想不起的历史人物。
张汤可谓是中国历史酷吏之代表人物,曾被武帝擢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多行丞相事,权势却远在丞相之上,并还留有《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此人用法主张严峻,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颇受武帝宠信,但最终因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的构陷,被强令自杀。死后家产不足五百金,且皆得自俸禄及皇帝赏赐,不失为古代廉吏,后人常以他作为酷吏的代表人物。
历史上有一则著名的小故事叫做“张汤审鼠”,这就是张汤成为酷吏的开端。张汤小时候因为被父亲冤枉偷吃了实则被老鼠偷吃了的肉而遭到鞭笞,张汤于是掘开老鼠洞,抓住了偷肉的老鼠,并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然后立案拷掠审讯这只老鼠,传布文书再审,彻底追查,并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来,罪名确定,最终将老鼠在堂下处以磔刑。他的父亲看见后,把他审问老鼠的文辞取来看过,如同办案多年的老狱吏,非常惊奇,于是让他书写治狱的文书。父亲死后,张汤继承父职,任职长安吏,并任职很久。
张汤曾因为有恩于牢狱之中的周阳侯田胜,于是在田胜释放后引见张汤遍见各位贵族。最终张汤担任给事内史,因为办事无误又被推荐给丞相,调任为茂陵尉。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征召张汤为丞相史,后又推荐给武帝,补任为御史,令他处理诉讼。在处理陈皇后巫蛊的案件时,他深入追查其党羽。因此,武帝认为他很能干,晋升他为太中大夫。不久,由于与他共事的赵禹迁升为中尉,调任为少府,而张汤也升为廷尉。
张汤为人多狡诈,玩弄智谋驾御他人。当时皇上偏爱有文才学问的人,张汤断决大的案件,欲图附会古人之义,于是请求以博士弟子中研习《尚书》、《春秋》的人补任延尉史,以解决法令中的疑难之事。上奏的疑难案件,一定预先为皇上区别断案的原委,皇上肯定的,便著为谳决法,作为延尉断案的法律依据,以显示主上的英明。奏事受到斥责,张汤便向皇上拜谢,他还揣摸皇上意图,引证廷尉正、监、掾史的正确言论。张汤对于高官,非常小心谨慎,常送给他们的宾客酒饭食物。对于旧友的子弟,不论为官的,还是贫穷的,照顾的尤其周到。拜见各位公卿大失,更是不避寒暑。因此,张汤虽然用法严峻深刻不公正,却由于他的这种作法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张汤每次上朝奏事,谈论国家的财用,常至日暮,武帝甚至忘记吃饭。丞相形同虚设,国家大事都听张汤的意见,张汤患病时,武帝都曾亲自前去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