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轵侯薄昭,是汉文帝的亲舅舅,也是西汉薄太后的亲弟弟,他更是薄姓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人。尽管他的一生都活在其外甥汉文帝刘恒的阴影里,但在“包装”汉文帝的同时,他自己也开始对自己的地位不满并纵容自己的亲贵违法乱纪,欺压百姓,最终薄昭因为杀死一个使者而被汉文帝赐死。对此,后人多以此称赞汉文帝的贤明与执法不避亲,然而笔者因为真正导致薄昭这个“第一皇亲”被赐死的原因在于他实在不够低调,引起了汉文帝的忌惮,这才招致杀身之祸。
《资治通鉴·汉纪》载,“(汉文帝)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薄昭为什么杀汉使者,汉文帝为什么要鼓励舅父自杀,这些正史当中都没有说明白。只是在后人的演义故事里越说越玄,以至于薄昭“依仗权势、无恶不作”之类的话都出来了,确实过于异想天开。
其实在汉代,草菅人命的事情不胜枚举,前者如吕后、萧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大功臣韩信,吕后因吃醋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并毒死了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既然这样,皇帝的亲娘舅薄昭杀死一位“汉使者”就真的无法“保释”?而且照《资治通鉴》的说法,薄昭根本不想死,当时他姐姐薄太后还在世,说句话为弟弟求情还是应该管用的。估计这样的办法薄昭当时早就想到了,可是不好使,汉文帝好像是下定决心的“活体告别”,想处死舅舅。
刘恒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严谨、节俭、识大体,善于做事。薄昭之死,绝对关乎重大,绝非一句“草菅人命”、一句“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就能说地过去的。破解“薄昭之死”,不能简单地只按照官方公布的资料来分析,因为这经不住推敲。而如果从另一个方面分析,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那就是薄昭死于医治刘恒恐慌症的“预防针”。整个汉代,都交织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从吕氏独大,到窦氏为尊,到霍光废立,到王莽篡权,一直到后来的何进勾结董卓进京围剿十常侍。
汉文帝刘恒推行新政,任用年轻有为的大臣钟毓到山西太原代天巡抚、平息叛乱。太原是皇舅爷薄昭万户侯之封地,他的侄儿薄贵在当地仰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钟毓坦然地向他说明太原一行的所见所闻,说那里的地方官依仗皇亲权势兼并土地,假传圣旨加重赋税徭役,薄贵更是抢男霸女,鱼肉百姓,滥施非刑,胡作非为。他怒骂钟毓是滥言谏君,欺骗皇上,是斗胆犯上欺压皇亲。但薄昭依仗自己国舅的身份斥责凌辱钟毓,钟毓据理反驳,薄昭恼羞成怒,两个人争论激烈,薄昭理屈词穷,最后竟用刀将钟毓刺死。文帝为顺利推行新政,为不失信于朝野,为不失信于民,派张苍、周兴携带御酒到薄府设宴劝薄昭自决,薄昭不仅不从,而且大骂文帝,攻击新政。最终在汉文帝接连的逼迫下,薄昭选择了自杀。
薄昭之死,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汉文帝刘恒防止薄姓坐大,将来难以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