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小时候调皮的自己,总是会因为做错了某些事,或者考试考砸被父母训斥,家里有客人来,父母也会当着他们的面训斥。
客人说:“孩子嘛,总会做错事情。”
“怎么了?做错事就要受罚啊!”
做错要受罚,那“做对”呢?
这个问题,站在谁的角度,谁都会说“本来就应该做对啊!”
做错,要受罚。做对,是自然而然的。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盲点。
最近微博最热的社会新闻讨论就是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我们暂且不说这件事的结果。先来谈谈上次的微博热度排行榜第一的毒疫苗事件。的确,这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但是,遗憾的是,这件事似乎已经不受大家的关注了。人们将它束之高阁,现在查新闻,基本上都是中央对这件事处理的怎么样了。至于处理结果,每个人都会抱以乐观的态度:“既然中央都插手了,这件事最终一定会风平浪静的。”可是毒疫苗已经散布到全国各地,中央真的会将所有地方的所有疫苗全部查完?
回到和颐酒店事件。事到如今凶手已经落网,酒店已经停业整顿并向受害女孩正式道歉,女孩已经安全同时也接受了酒店的道歉,可是这件事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涉黄犯罪链条。查出来了,人们都会呼吁“惩罚坏蛋”“引发关注”“引起思考”。
问题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惩罚某个人或是惩罚其它有关人员,就会让下一次不会再发生吗?
不见得。
“忙着去揪出犯罪团伙,不如教会男孩如何做到更绅士,更正义。忙着去整顿酒店,不如想办法加大宣传,让围观者不再麻木。”正如网友的评论一样:一个连看到别人受到危险都不敢伸出援助之手的民族,哪有脸面叫嚣去打日本。希望这件事不要像毒疫苗事件一样,很快就烟消云散于公众视野之中。
可是,和颐酒店事件过后不到两天,它不出所料地掉出了公众视线,现在再去搜索这类消息,得到的结果都是警方抓到嫌犯,事后处理惩罚,等等。唯一庆幸的是,微博上还有人在关注这件事。
感谢网络,感谢微博。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在中国,一个地方不死人这个地方就不会引发关注,也不会去整顿。但如今我要说:“在中国,受害人不发微博,现场不曝光视频。人们就不会认识到事件的重要性。这么多事过去后,谁能保证下次坐电梯不会再卷人?谁能保证上大学不会出现冒名顶替?谁能保证毒疫苗不再进入人们的正常生活?谁能保证会有下一个女大学生受到伤害?
不是每一个被“侵犯”的女生都“有幸”遇到一个不那么冷漠的路人,不是每一个事件都“有幸”成为被刷屏的热点。拿什么去安抚公众的“麻木不安?”我们需要勇敢的群众,需要路见不平拔一声吼的路人,需要不渣的酒店,需要严肃的管理,更需要一有求助就有回应的救济途径来消除公众的不安。
错误是会犯的,没有人是完人,做错的,就该被惩罚,但,我们不应太忙碌去惩罚一个又一个,而没有时间去“做对的事。”
教会一个男孩如何“绅士”比教会一个女孩如何自保更重要。教会公众有正义之心比教会酒店加大管理力度更稳妥。任何人都需要接受并明白这些道理。总有一天,人们会因为大家的仁义而幸福感爆棚。
去做对的事。
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