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法家“三巨头”
2016-04-04 15:39 水利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说起中国战国时代的法家人物,大家会非常自然地想到商鞅,因为“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深彻并且成功的变法革新,商鞅变法首次提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主张,并且在秦孝公时期因为太子赢驷杀人犯法而被驱离宫室,甚至于就连秦孝公的亲兄长太子太傅公子虔也被处以劓(yì)刑,自此使得法治思想深入中国人心。


  众所周知,韩非子之前的法家有“术”、“法”、“势”三派。其一重“术”,以在战国中期相韩昭侯的“郑之贱臣”申不害为宗,所谓“术”,即人主操纵臣下的阴谋,那些声色不露而辨别忠奸,赏罚莫测而切中事实的妙算;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时的商鞅为宗,其特殊政略是以严刑厚赏来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无或缺赏,凡犯法违令的人无所逃罚;其三重“势”,以和孟子同时的赵人慎到为宗,所谓势即是威权,这一派要把政府的威权尽量扩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里,使其变成人人惧怕的对象,以便压制臣下。秦朝初期的韩非子对这三派融会贯通,兼施并用,所以被尊为法家之集大成者。当然今天我们不说韩非子,而说这战国时期的法家“三巨头”申不害、商鞅、慎到。而由于大家对于商鞅很是熟悉,我们就在此直简单说说其他两位。


  申不害原是郑国京邑(今郑州荥阳东南京襄城)人,曾为郑国小吏,公元前375年(韩哀侯二年),韩国灭掉郑国,遂成为韩人,并做了韩国的低级官员。公元前354年(韩昭侯四年),素与韩有隙的魏国出兵伐韩,包围宅阳(今郑州市北)。面对重兵压境的严重战国韩国局面,韩昭侯及众大臣束手无策。危急关头,申不害审时度势,建议韩昭侯执圭去见魏惠王示弱结果果真化解了危机。申不害亦由此令韩昭侯刮目相看,逐步成为韩昭侯的重要谋臣,得以在处理国家事务上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韩昭侯从申不害处理外交事务的卓越表现及其独到的见解,发现这位“郑之贱臣”,原来是难得的治国人才,于是便力排众议,于公元前351年,破格拜申不害为相,以求变革图强。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慎到是战国时期赵国人,齐宣、湣王时为稷下学人,他主张“贵势”、“尚法”,其思想为后代统治者接受,成为中国古代帝王统治术的源泉。现存史料中没有慎到做官的记载,作为一个学者,他是以阐发思想和著述为务的,因此在此不对这位大法家多费笔墨。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慎到是由道入法的过渡人物,他虽不曾问政,但却一直亲自实践其思想,是一位法家思想理论的开拓者,并且中国哲学史上的道家体系,从慎子开始,走上了积极干预社会的道路。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