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法家,我们很可能最想想到是商鞅或者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然而要追法家之源头,找出一位第一人,非李悝(kuī)莫属。
李悝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关于李悝的身世,有人说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也有说他出身于普通平民,不管其出身如何,他的登上政治舞台,都是靠自身奋斗实现的,而不是靠世袭传承,这是他区别于李姓其他始祖的地方。然而每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者其背后必有贵人相助,对于李悝,有两个关键人物直接决定了他的从政之路,他们分别是李悝的老师子夏和“老板”魏文侯。
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经常和秦人交锋作战。当时的李悝为文侯心腹之臣,能够参与国家机密的商讨。司马迁说:“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两大史学家无不在向我们透漏出此人对于魏国强大的重要程度。
魏国之所以在战国初期称霸,就是因为魏国是战国初期最早进行改革的诸侯国,而这个改革的“规划师”就是李悝。李悝在魏文侯时期,得到魏文侯的支持,曾以"魏文侯相"的身份主持魏国变法,从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发展封建制的改革。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另外,他的突出成就是在整理春秋以来各诸侯国所颁布成文法的基础上,编纂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成为以后封建立法的蓝本。
李悝变法发生在魏国魏文侯时期,虽然确切的起始年份有不同说法,但大体上也就在周王承认三家为诸侯,即公元前403年前后。李悝变法吹响了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号角,从而导致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崩溃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建立。在《史记·平准书》中,司马迁这样写道:“魏用李克(即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这句话的意思是,是李悝变法拉开了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的序幕。换句话说,不是进入战国后,李悝才开始变法,而是李悝用他的变法,将中国由春秋时代推进到战国时代,因此李悝是当之无愧的“战国启幕人”。
但可惜的是,对于李悝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为他单独立传,李悝的事迹只能零散见于《史记·魏世家》、《史记·货殖列传》、《韩诗外传》、《韩非子·内储说》等史书篇目中,以很难窥其全貌,但他确是当之无愧的“法家第一人”、“变化第一人”,更是“战国启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