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之 最大“晋”巧合
2016-03-24 17:12 水电学院工131班 杨非非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两个“晋”,但也是非常巧合的两个“晋”。一个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在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数十年后统一归晋的晋朝。另一个则是此之前六百年,即公元前403年的春秋时期,曾经称霸中原数年之久而后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的晋国。看看,一个是“三国归晋”,一个是“三家分晋”,你说这是不是中国历史最大的巧合。对于“三国归晋”很多人都了然于心,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三家分晋”,也就是在春秋时期这个令人“谈晋色变”却少为人知的强大晋国。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开疆拓土,逐渐强盛,践土会盟,晋文公称霸,其后人纵横中原,九合诸侯,成就百年霸业。晋国鼎盛时期,地跨晋、豫、冀、陕,疆域辽阔,并且晋国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曾涌现出许多名君、名臣、名将,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甚至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在我们高中学过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就有一句“夫晋,何厌之有”的名句,足以可见晋国在当时的强大。


  “三家分晋”的历史背景是西周中期,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晋献公曾祖父被封到曲沃,农业发展很快,力量壮大起来。经过七十年时间,晋献公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将晋国国君消灭。西周天子对此违法宗法制度的行为束手无策。晋献公即位后,地位不稳,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强大,威胁到国君。于是,晋献公将同姓的公族消灭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 如此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而后来经过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联合,擒杀智伯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韩赵魏三家的强大加之晋国后期的内乱,其中以“骊姬夺嫡之乱”最为致命。终于在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联合废掉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了,五霸之一的晋国宣告灭亡。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分封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一事件开始记载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的重要分界点,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从此,韩、赵、魏都成为了中原大国,再加上原有的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纵观整个史实,“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在于晋国内部政权斗争所导致,也就是“同室操戈、祸起萧墙”。但同时“三家分晋”与后来“三国归晋”的历史巧合却在向我们昭示者“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定律。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