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候的著名政治家,并且两人有着广为后人称颂的友谊,并以“管鲍之交”来代指伟大的友谊。
鲍叔牙年轻的时候在南阳,与管仲认识。通过彼此往来,鲍叔牙很快就认识到,管仲是个人才。这个时候的管仲,家境贫困,为人显得志大才疏,在别人眼中,不见得是什么好苗子。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鲍叔牙处处宽待管仲,或者是他慧眼识人,或者是他本身与人为善,无论如何,这些体谅,或多或少对管仲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在管仲多次落魄,显得很差劲的时候,别人都说他不行的时候,鲍叔牙也说他不行,那么他还能够东山再起,最终成就齐国霸业吗?
我们紧接着说,管仲和鲍叔牙后来觉得做生意不能展现他们的才能,实现他们的抱负,于是他们就齐商从政了,凭借自己的才华很快就在齐国做了官。不多久,齐国国君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太子诸儿虽然居长即位,但品质卑劣,齐国前途令国中老臣深为忧虑。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对此,具有政治远见的管仲和鲍叔牙都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所以他们都替自己的主子想方设法找出路。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君的女儿,卫国离齐国太远,所以鲍叔牙就同公子小白跑到齐国的南邻莒国去躲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去的地方虽然一南一西,打算却都是一个,都是静观事态的发展,伺机而动。
后来,齐国内乱终于爆发。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拜管仲为相国,而鲍叔牙则为大夫。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其在任期间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史称“管仲改革”,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