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熟悉姜子牙是因为电视机《封神榜》,影视剧中的姜子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后奉命下山,扶周灭商,其间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消灭殷商,成就封神大业。但在中国历史上,姜子牙不像申公豹那样为神话虚构,而是真实而有的人物,其所著的《六韬》至今依然完整保存,只是在元明时期,姜子牙逐渐被神化,明代万历年间,道士许仲琳创作《封神演义》,从此,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并在民间广为供奉。
据相关文献记载,姜子牙在83岁的时候方才跟随周武王兴兵伐商,在此之前曾做过屠夫、小商贩,甚至是小伙计。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姜子牙曾经是赘入妇家的女婿,后因不善生计而被妻子逐出家门,这在小说、影视剧中也有体现。当然还有一些文献中记载,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经在商朝中担任过小公务员,后来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无道而辞职,又去游说天下诸侯,但根本没人听他这个老头子的话。可是无论怎么看,我们都可以看得出姜子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糟老头子”的形象,但却是一个很强的糟老头子。
姜子牙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糟老头子的,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岳(部落首领)之一,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际被封于吕,因此从其封姓。由此可见,姜子牙出身显赫,可惜的是到商朝末年时家道早已没落。姜子牙的贵族身份可以没落,但他的“贵族气质”却一直都在,尤其是其时时刻刻不忘读书学习并苦心研究兵法与治国兴邦之策略的精神确是一直伴随了其将近70年的时间。试想一下,一个能够认真进行研究性学习70年的人,你说他厉害不厉害,可怕不可怕,强不强啊,自然是强的很啊!
姜子牙一身的本领,但是他却一直感觉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于是便隐居在了渭水河畔,等待机会。渐渐地,姜子牙感觉时机到了,并且他早就看到了周文王是可以依靠的明主。于是他就玩起了“直钩钓鱼”的“把戏”,并且有意称自己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天下的明主。很快,这样的言论就被文王知道了,于是先后派人请了两次,但姜子牙因为文王没有亲自来请他,都拒绝了来者,直至第三次周文王亲自去才请的这位“大仙”出山。
请到姜子牙的周文王称呼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姜子牙为师。此后在姜子牙的辅佐谋划下,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姜子牙被尊为尚父。经过几年的准备后,武王决定兴师伐纣,出征前进行占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臣恐惧不安,只有姜子牙坚决主张进军,武王于是出征。此后姜子牙又亲自指挥牧野之战击溃商军,纣王在鹿台自焚,武王大军进入朝歌,商朝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姜子牙后来被封齐王后,又帮助西周王朝平定了一次国内的叛乱。纵观其一生,七十载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可谓最强“糟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