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大法官”。传说皋陶是中国上古"五帝"之首黄帝次子昌意的后裔,早期东夷部落的首领。
在尧帝早期与中期的时候,中国实则是三分天下,分别是华夏、东夷、三苗,而并非只有华夏。其中尧帝为华夏的帝君,皋陶是东夷的大首领,华夏和东夷都在长江以北,以妫汭(今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为界,而三苗则是长江以南一个强大的蛮夷部落,与东夷同为蚩尤的后裔,常常对华夏和东夷虎视眈眈,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华夏、东夷、三苗又同时以三危(今甘肃省敦煌市)为交界处。
后来舜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舜不仅因为高尚的品德与过人的才能为尧帝所器重,并确定为自己帝位的继承人,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而且还让自己的八个儿子跟随舜学习治水,即所谓的“嫁其二女观其内,送其八子观其外”,以此来考察舜的品德与才能。并且舜为皋陶所敬仰,舜本为东夷人,皋陶非常欣赏舜的才能与德行。就是由于这样的“两边吃香”,所以舜成为东夷和华夏合并的关键人物,又是东夷人又是华夏尧帝的女婿,并且才德俱佳,因此非常自然地成为了华夏与东夷合并之后的摄政君。
当舜接替唐尧的帝位后,皋陶就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传说舜任命皋陶为执法总首领的当天晚上,皋陶梦到一只长得像山羊的独角兽獬豸赶跑了豹子,于是皋陶就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由五行相克而产生的:“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节;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宫以断其淫;水能灭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皋陶执法期间,大大打压了当时高产阶级的首领们,使得人人敬畏法律,由此使得原有的部落渐渐朝着国家形成发展,因为这样的缘故皋陶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皋陶卓有成效地辅佐过尧、舜、禹三个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三朝元老”,成为中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
值得一提的是,皋陶曾被禹选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协助禹处理领导事务。但是由于皋陶在禹之先死了而未能继位,于是帝位才传给了禹的儿子启,这就是中国“禅让制”的终结,由此就有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