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在大学里养成的最好的习惯就是每天坚持的写作与阅读,哪怕是每天只是写一首古诗或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日记。但是我这个人却一般不去读书馆借阅课外书,为什么呢?说句任性且狂妄的话,读书馆里很难有我看得上眼的书,如果偶然发现了,我也会在读书馆里掷心一处的看完,并且不忘记做笔记。
很长时间以来,我便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曾经用了两个小时就背完了一本历史课本上的所有知识点,就连重要历史事件的年份与地点也记得丝毫不差。可是现在的我却远远地没有了当时的记忆力,我想大概是没有以前那样勤奋了,“用进废退”了吧。但是对于历史的热爱却一直没有退失,我不止一遍地看过《二十五史》,从司马迁的《史记》看到由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但有很多历史知识还是记不清楚。我暗自想,就以我现在的记忆力,就是再看二十五遍《二十五史》也很难记得住中华历史的每一个细节。
历史是庞杂的,但同时又是有趣的;历史是神奇的,但同时又是平淡的;历史是多变的,但同时又是重复的······在我的印象中,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双面学问”,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似乎更加学到的是智慧,而非知识。马克思在其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里说:“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马克思的这句话也许就真正地揭示出了历史的本质,而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的所遇到的任何难以决断的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之中找到“原型”,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我即将要着手写的这本《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就是要给大家讲“历史”,当然我主要面对的阅读群体还是大学生,因为我本身也就是一位大学生,现在正读三年级。为了让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阅读我的这本《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我主要是给大家按照中国历史的时间顺序为大家讲一些“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绝大多数对于大学生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因为熟悉的历史故事大家会自以为自己知道,所以就不会认真地看了,其实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才是最好的历史,却被大家忽略了。当然了,我为大家讲说的历史故事并非是“索隐行怪”式的“哗众取宠”,而是为大家讲一些为我们所忽略、误解、应知却不知以及富含哲理的历史故事,在此我就用“雾里花”来代指具有如此特性的历史故事,故而我的这本书就被叫做《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
可是大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大卫·休谟在《论历史研究》中给出了我们答案:“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由此可见,无论你在大学之中学习的是什么学科,历史都有必要成为你的课外学习课程。并且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我们有义务去传承,尤其是大学生更加应该去传承。
虽然我现在已经是一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了,学业任务是大学中最为繁重的,但我依然还是要咬紧牙关写这本《漫谈五千华夏雾里花》,因为这也算是填补我的一个大学遗憾,就让我这个热爱历史的大学生在即将离开大学的时候,给你们讲一次历史故事吧!
——杨非非丙申年春疾书于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