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文学艺术随着社会生态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横行,从古时“高高在上”直系于庙堂,到如今已是“昔日王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过度商品化几乎将市场经济与近年来“利”字当头的普遍风气使文学艺术十分地贴近了市井民众,其中固然也无法忽视教育事业的显著成效,但趋利的文学所导致的“伪”、“粗滥”、“大空”等后果更令人扼腕。积极地一面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文学艺术并尝试去了解,尽管如此,正像泰诗所言“神秘黑夜般伟大”的文学其实依然远远地漫步于《雨巷》中,扎根于《活着》里,以莫测多端的“众生相”徜徉诸多文学作品,更无时无刻不俯立云峰,诚如标题之高冷。
何谓高冷?我以为是指“陌生而美好”的事物。什么又是陌生而美好呢?通常我们用高冷来形容具有某种气质的美丽陌生异性,对于真正彼此熟知的人来说,便不会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了。所以我认为文学正是有这种“高冷”的气质的,大多人觉得文学与之相距遥远,少部分接触文学艺术的人中许多又感到难以接近,仅仅只有极少数像托尔斯泰、李白那样的人才能看清它雾纱下的迷人面庞。
而文学,则是一种创造。它从现实创造了虚无,一件件事实真相结合起来却神奇地产生了整体的虚假,由此我们常说:“小说皆虚构。”即使是完完全全地用回忆写出来的作品也必然如此,不止是有时无法不使用的艺术修辞手法,也源于马尔克斯“回忆总是夸大好的,抹掉坏的”的精辟言论。文学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但在各自领域通向最终的道路上,它们都是等价、一致的,只不过有的漫长,有的短暂却艰难罢了。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阐释了那些世界永恒的主题——时间、生死、爱情等,因为唯有这些才是亘古永存,人类无法逃避的。
我们大可以把文学当作一位圣洁的异性来看待。面对她时,大多人自惭形秽望而却步;不少人鼓起勇气想要近前却无奈先天;少部分人确实品貌优异向前跋涉,或漫漫无边,或艰险非常,只有极少人最终走到身前甚至得以揭开其神秘面纱。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与方法,也不断地发现关于它越来越多的美妙之处,而它只亲睐于至为伟大之物。可令人愤怒并感到耻辱的是,有些人因看不到面貌便诋毁,更有些胆大包天的人居心叵测地想把它挟为“俗妓”以此获利,而那些远远地窥见一眼便满心欢喜沾沾自得,从而左右炫耀惰于前行的人,竟又是多么地让人可怜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