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说说大学生新闻稿写作的四大败笔
2015-11-11 14:54 学生记者 杨非非 

 

 

 

众所周知,在各种活动极为丰富频繁的大学校园中存在着各种以大学生为文笔主导的编辑宣传机构。大到大学党委宣传部,小到班级委员会,都需要以大学生为执笔者的宣传编辑工作。当然,这其中的重中之重莫过于新闻稿的写作。

 

然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并非专业的文笔工作者,对于新闻稿的创作必然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不足。笔者通过长期研究总结,发现大学生新闻稿写作存在“四大败笔”,现分述如下,还望专业人士予以指正。

 

败笔一:结构布置不符合标准。(导语过剩、主体单薄)

 

对于很多大学生应该都知道,新闻稿的核心结构中包括导语、主体两个部分,有时候还有结语。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核心部分有其篇幅以及内容要求,现分析如下:

 

1、导语要精湛,最好是一句话,但在一句话里却要包含新闻稿的六个基本要素,即“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通过导语,我们必须明白“于何时何地何人何物因何而发生何”。

 

2、主题要丰富,其篇幅应该占到整篇新闻稿的至少60%以上,内容复杂较多时一定要分段叙述,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所报道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四个最基本的内容。

 

3、结语依止文章的要求,是可有可无的部分,结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对整个新闻事件的高度总结与思想升华,往往也是一句话写过。

 

败笔二:不懂得复合句的运用。

 

这个问题如果体现在新闻稿的导语上,就会导致导语过长且不够凝练,无法体现导语的高度概括性与凝练性;如果体现在新闻稿的主体上,则会导致主体内容交代不清,事件与事件之间语言衔接生硬,使得递进、因果等关系的体现感变弱。

 

败笔三:多余主观情感的参杂。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大学生初写新闻稿时所犯的错误,当然这也是一个致命性的问题。新闻稿旨在报告事件,要求具有客观性,如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参杂任何的主观情感,则会影响大众对此次报告事件的评判。当然,笔者也通过分析得知,大学生创作新闻稿之所以如此,与其感性的年轻创作之风有关。

 

败笔四:专业知识素养的匮乏。

 

大学生并非属于新闻稿创作的专业人士,所以专业知识素养的匮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瓶颈。然而,勤能补拙,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进行补充。一般而论,一般大学生创作的新闻稿时候在专业词汇方面显得匮乏单调。而且,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新闻稿中引用人物语言时一般不出现引号,这点需得切记。

 

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还望大学生们能够作以自我对照,亦望专业人士的指正。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