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谈谈大学生写作经常混用的两组用词
2015-11-11 14:52 学生记者 杨非非 

 

 

 

 

    大学生毋庸置疑是一个需要大量文稿创作的群体,然而对于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而言,由于文稿创作环境的客观制约以及对创作训练的忽视,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已成为写作的“低能儿”,即使有善写作者也会因为各方面原因出现一些低级的常识错误。笔者在对部分大学生写作的长期观察,发现其在创作中经常混用两组用词,现澄清如下,还望文友指正。

    第一组混用词是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

    由于这三个词同为结构助词,且发音相同,故被混用的几率非常大。尤其是在键盘打字的今天,稍有不留意,便会出现。好在这三个词用法区别易于辨析,如果在创作完毕后认真检查的话,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出错。但笔者还是本着力求完美的原则,将这三个词的用法区别简述如下:

    1、“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即“的”与前面的词连起来形成形容词;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即“地”与前面的词连起来形成副词;

    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第二组混用词是两个连词—“和”、“与”。

    说起这对连词的区别其实在很多人的心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准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凭着主观的感觉去不加以甄别的运用。由于是凭借主观感觉去运用,所以即使在后期检查的过程中,也很难发现错误。笔者通过总结,现将两词的用法区别陈述如下:

    1、“和”和“与”一般都作为连词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用,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

    2、“和”一般连接两个同属性的词语,仅仅表示单纯意义上的并列,连接双方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差别;(举例:果盘里放了三种水果,苹果、香蕉和橘子。)

    3、“与”不仅可以连接两个同属性的词语,而且可以连接两个非同属性的词语。在连接同属性词语时,侧重于对连接双方关系的强调,在此种情况下,也可以用“和”替换;(举例:任何变故也无法动摇你与我之间的友情。)在连接非同属性词语时,则强调连接双方具有顺序、因果等方面联系。(举例: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