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同成长第二季:舍弃旧友,拥抱下一个陌生人
2015-09-10 12:16 校友 牟金贵 

 

    我们每个人总是喜欢熟悉的感觉,对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一个偌大的城市,若能遇到一个老乡,用家乡话聊上一会家乡事,会倍感欣慰,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也难免古人把“他乡遇故知”列为人生三大喜事之一了。

    人之所以迷恋那些熟悉的人和事,这源于人对稳定、安全的迷恋,安全的需求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马斯洛需求原理中仅次于人的本能需求。所以,恋旧是人之共性。

    因为恋,所以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很好的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当大家有如此疑问和不解的时候,并不是真的不解,而是心里不愿接受。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前程各奔东西,各有各的环境,各有各的成长路径,时间久了,即便是当初的那份感情还依稀可见,然大家早不在一个频道,再也回不去了,大家惋惜人生之无常,因而才会发出这样的追问!

    然而,我今天在这里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帮大家寻求释怀和安慰,我今天要讲的,是想告诉你,当你还很年轻的时候,要敢于走出固有的圈层,去拥抱陌生的新天地。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来看下面分析:

 

    1、壳的庇护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懦弱。

    每个人都有一个厚厚的壳,在外面受了挫,总想着缩回去寻求安慰。家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最大最后的一级壳,而我们每个阶段所处的小圈层可以看做是二级壳,比如一个班级、一个宿舍、一个部门、一个小团体……这个层级的壳强度要比家弱很多,但它对我们的影响却非常大,对于我们很多人,往往是通过小集体获取自我认可、自我安慰及自我成长。而对我们影响更弱一点的是我们人生每个阶段遇见的同党或者朋友,比如一个宿舍总会有和你关系比较好的一个人,如果没有,那一个班或者一个社团总会有,或者一个工作部门,一言以蔽之,就称之为朋友吧,这个我们可以看做是三级壳!很多人可能觉得朋友比一个团体更重要,因为每受到伤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朋友,但我认为你在一个人处获得的安慰和影响纵然不小,但一个团体之于一个人的成长意义更大,有的时候团队的性格会影响你的性格,团队的成长会影响你的成长,如果大学舍友每个都超勤奋、超积极、超团结,那你自然也不差,细想一下我们身边确实有这样不少例子,有的时候还真不是巧合,牛人相互有吸引作用,所谓好汉爱好汉,英雄惜英雄,你如果想了解一个人,看看他身边经常相处的一群人就知道了。

    每个人都处于这样层层厚壳的包围中,每一次在外面受了伤害,就想着缩回到自己的壳里寻求安慰,长此以往,你不仅会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担当的能力,更可怕的是你会变得越来越懦弱。

 

    2、均衡即死亡,只有不断打破平衡,才会获得新生。

    人每当到达一个新环境,就会快速的寻求并建立自己的壳,只有这个壳建立起来,才会获得一种安全感,任何人都不例外。壳一旦建立后,如果你还一直安逸的待在立面,长期下去,你将会严重受到这个小团体的束缚,如果你的交往圈子仅仅局限在舍友、同班同学这个层面,那你的眼界、认识、思考将很难有很大突破,这就是所谓的坐井观天了。有一种思维叫圈层思维,或者叫亚文化,你的圈层属性决定你的高度。尤其当人还年轻的时候,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你的圈层很有限,如果你还不去开疆拓土,而是一直舒舒服服的待在自己的壳里,那便预示着此阶段你生命的停滞。如果你大学的时候,走不出一个宿舍,那你的大学就一个宿舍那么大。如果你一生,都跳不出你所处的井,那你的世界就井口那么大。事实上,对于很多人,人生也不过就是不断地从一个井跳到另一个井的过程,只是井口大小不同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很少有人能完全突破,要真能突破,那你就可以遨游太空了。

    有人可能要反驳了,一个人的眼界、思维、认知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得啊,为什么非要不断地去开辟新的圈层呢!当然,毫无疑问,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但殊不知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身边有一个活生生的老师,你为什么还要去啃死人的牙慧,岂不舍近求远。另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质,万不可远离时代做一个只会意淫的书呆子。当你安逸于一个小环境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均衡即死亡,要获得新生,唯有打破均衡,跳出竖井,寻求更广阔的天地。

    3、只有走出去,才会发现新天地

    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只知道闷头读书,当初定的目标是要博览群书,一有时间就去泡图书馆,真是钻进去了,到大一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们班有些女生的名字都不知道,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宿舍,走出自己的世界,所以后来创办“读书交友会”、参加社团、向校报踊跃投稿、参加各种活动……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读了那么多书,有那么多不一样的认知,自我感觉很良好,当走出去才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原来自己很狭隘。我在大学时每一次的跳井,都会发现更大更美的一片天。创办读书交友会,虽然失败了,但却是我大学的转折点,坚定了我不断突破自己的决心;后来加入社团,认识了非常多的牛人,而且结交了一批非常珍贵的朋友,后来做了社团负责人,带领社团走出学校,和陕西省各大高校牛人对话,交流,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天空比一个宿舍大太多了。大四,我不安于待在学校,而且对未来有很多设想,但都不太确定,所以去实践,去试错,去设计院实习,去人力资源实习,后来发现都不适合我,即便我没有找到职业方向,但至少知道哪些工作不是自己的菜。现在,我依然在路上,我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虽然至今依然没有找到我人生努力的方向,但我感觉目标越来越清晰了,在工作之余,做“木有里”

    这个微信平台,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天地。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要想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只有不断学习,只有不断走出去!果断的舍弃你现在的均衡环境,去大胆的拥抱未知的陌生人,让生命动起来,你才会拥有更高的视野,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文章来源于校友牟金贵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木有里”,在微信添加朋友搜索“木有里”,即可免费订阅!)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