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让你影响非常深刻,他们说话条理清晰,做事干脆利落,寥寥数语,就能点出问题的核心,他们脑子非常清楚,做事效率高、执行力强。这类人往往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很强。
到底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它是思维,维是角度,思是思考,就是全方位多维度思考,其次它有逻辑性和关联性,就是有先后、主次、因果,那么用一句话概括逻辑思维就是:对问题各个因素有先后、主次、因果的全方位多维度思考。感觉很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事实上一旦这种逻辑思维成为你思考问题的习惯,给别人的感觉就是:脑子非常清楚,讲话有条理,做事效率高,执行力强。
那么,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人思考问题的结构是什么?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一、深挖问题本质
面对一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其本质是什么,比如公司部门组织团建活动,你就得先弄清楚这次团建活动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磨练团队意志,还是纯属放松娱乐。同一个问题,不同本质下其解决方案完全不同,如果磨练团队意志,那就需要组织室外拓展类活动,比如攀援、爬山等等,但如果纯属放松娱乐,那就可以简单一点,吃饭唱歌玩游戏就足够了。
二、抓住问题核心
深度挖掘问题本质之后就要紧抓问题核心,一切动作围绕核心展开。比如公司团建活动,若团建本质是磨练团队意志,那这次团建的核心问题就是“组织一次高难度、艰辛、有挑战的活动”。接下一切动作就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
三、明确目标方向
核心一旦确定,那解决核心问题就是目标,寻找最佳解决突进就是方向,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当中,要紧扣主题,以免偏离方向。如一旦确定团建活动核心问题就是“组织一次艰辛、高难度、有挑战的活动”,如果选择爬山,那首先道路要崎岖难行,历程可能至少要在40公里以上,如果道路宽敞平顺、历程不足20公里、风和日丽、山清水秀,那就成了游山玩水了,就偏离了问题本质——磨练团队意志。
四、权衡各方因素
在同一目标和方向下,可能有两三个解决方案,那到底选哪个最好,就要权衡各方因素。比如搞一次磨练团队意志的团建活动,可以爬山,攀援,也可以是CS真人对抗,这个时候就得考虑团队的人员构成,有没有老弱病残,还有考虑天气适应性、安全因素、时间因素、交通因素等等,经各方权衡之后可能只有爬山最为合适。
五、分清主次先后
经各方因素权衡之后,寻找出一条最佳解决途径,然后分清主次先后,开始实施。分清主次先后是体现逻辑性的最有效途径,主次先后贯穿整个事情的各个环节,大到框架组织,小到每一个细节。比如确定团建活动爬山之后,爬山可以分为多个环节,如全程安保工作、饮食问题、中途休息活动等等,整体有主次先后,比如确定安保为重点工作,其余为次要,确定饮食为首要解决问题,其余可后置考虑。各个环节也有主次先后,比如安保工作,最艰难路段安保最重要,较为平坦路段为次要,先照顾女同事,再照顾男同事……
一个人经过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就可以融汇贯通、运用自如。笔者认为逻辑思维最有效的训练方式,莫过于经常写议论文,可以严格按照议论文要素去写,因为议论文就是逻辑思维的直接产物,说服力很强。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先抛出来,然后用论据支撑来论证它,其实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论据包括各种可靠的数据、事实、定律等等,是支撑论点的核心要素,而论证就是方法,就是前面说过的多维度、全方位、先后主次,在议论文中论证方法有举例子、讲道理、比喻、对比、演绎归纳、引用等。通过长期的训练,逻辑思维就会成为你思考问题的习惯,就会转化成你的血液、基因,无所不用,一生受益。
(文章来源于校友牟金贵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木有里”,在微信公众搜索“木有里”,即可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