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协会,一般是由高校学生武术爱好者向校团委申请,在校园内部成立的非营利性的体育类学生社团组织,且一般由本校学生出任协会主席或会长,并接受校团委的指导、监督与管理。武术协会组织在高校内部的客观性存在,小至丰富校内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大至传承发扬我国武术文化遗产,都有其深远意义。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高校武术协会的发展总体情况并不“景气”:纳新会员不足且会员流失严重,一些高校的武术协会名存实亡,甚至某些高校的武术协会已被迫解散。笔者通过多方调查取证,总结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武术传统与繁难的印象使得武术协会对于绝大多数武术零基础的高校大学生失去了吸引力。
由于武术协会是一个以武术为实质内容的协会,起码从名称看就是这样的,那么“武术”便理所应当地成为大家认知该协会的必读词汇。
1、武术的传统性。众所周知,武术是一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武术”一词狭义便指传统武术。对于高校武术协会而言,其会员来源只能是高校学生。而当代的大学生是一个思想开放新潮并乐于追求时尚新鲜的群体,他们之中很少会有人会对武术这一传统文化“感冒”,甚至有些大学生还会有“武术较之歌唱舞蹈是一种低俗野蛮的运动”的极端错误认识,就连有些女大学生也会错误地认为武术运动只适合于男生。
2、武术的繁难性。在很多大学生的眼中,武术是一种繁杂并难以掌握的运动,没有一定的武术基础是练不成的。既然明知自己不行,又何必去呢?很多大学生在看到或听到武术这两个让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汉字时,内心已然放弃。
二、协会内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不知变通。
高校武术协会的主要工作自然是会员日常的武术教学。可以说,武术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是否合会员的心意尚未可知,毕竟大家入会的目的不可能都出奇的一致。
1、教学内容。笔者通过各方了解得知,高校武术协会的教学内容依然没有跳出传统武术的圈子,教学内容以武术套路为主。这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且不易掌握,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武术爱好者而言必定会时久生厌,协会会员流失成为必然。当然近些年来,高校武术协会也意识到的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比如一些高校武术协会引入散打教学,但改革太多保守,并没有脱离中华武术的范畴,缺乏跨越国界的勇气。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改革依然没有很好满足大学生武术爱好者的兴趣。
2、教学方式。长期以来,高校武术协会的教学力量主要是依赖协会内部有武术特长的学生教练教授,一些知名高校则会以外聘专业武术教练的形式进行教学。由于中华武术在现代发展中的保守性,高校武术协会的教学方式主要也是沿袭了中华武术的原有口传心授的灌输性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时代性,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反感与抵触。当然高校武术协会也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些许的调整,但往往由于对调整尺度的把握不够,反而使其教学失去明确的计划性与目的性,长久的不明确教学会让会员感到失望。
三、校内其他同性质类社团的冲击。
高校武术协会属于高校众多学生社团组织之一,必然会存在与其他社团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同性质类社团的冲击。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对高校武术协会的自身的劣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往往却是其他同性质类社团的优势所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高校跆拳道社团和双截棍社团。几乎在所有的高校中都会存在跆拳道社团和双截棍社团,跆拳道和双截棍不仅汲取了武术的营养,而且其较之武术,更是流行时尚帅气的当代体育运动,更主要的是其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援助与支撑。这一切都无不让高校武术协会遭到致命性的冲击。
武术是我国“四大文化国粹”之一,传承发扬中华武术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但我们在进行传承发扬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变通,善于改革,走高校武术协会的正确发展之路。如何走好这条路,笔者就仅以自己的观点予以陈述:
一、重新建立高校大学生对武术的正确认知。
1、高校武术协会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地方。对于高校武术协会,其面向的群体是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校大学生,这也就要求我们顺其自然,将高校武术协会也打造成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地方。对于这一点,务必要在高校武术协会纳新之前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使高校大学生感受到到高校武术协会的现代气息。
2、凡是热爱武术的人在高校武术协会都能有所收获。笔者了解到,很多对武术有一定兴趣的的高校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武术基础而自愿放弃了进入高校武术协会的机会。所以,高校武术协会必须在纳新之前通过各种实例让高校大学生了解到高校武术协会是一个真正能学到武术的地方,一定要让大家了解到武术并不难,并务必向有意愿的大学生说明武术协会是零基础教学。
二、为武术协会组织加入现代化元素。
1、协会服装。高校武术协会的服装往往依旧沿袭了中华传统武术的独有的唐服装束。这种服装虽然舒展大方,非常适合于武术运动,但这种服装在当代大学生的眼中显得古板,内心会有很强的抵触心理。笔者认为,武术协会的服装应该在中华传统唐服的基础上加入跆拳道等现代搏击术道服的元素,使其具有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元素。
2、教学内容。中华传统武术虽然博大精深,但在当代大学生的眼里,传统武术并不如现代搏击术那么容易掌握,且实战性不强,甚至大学生普遍认为传统武术就是所谓的“花拳绣腿”。而高校武术协会的教学内容却往往就是传统武术,虽然有些高校的武术协会引入散打,但传统武术教学至上的地位很难被替代。笔者认为,高校武术协会的教学无法摆脱传统武术的主导地位主要是对武术的思想认识还不够解放。当今世界武坛,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武术”早已成为一个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词汇。我们应该在高校武术协会的教学中大胆引入现代搏击术,而且不仅仅是中国的散打,要有跨越国界的勇气,引入截拳道、泰拳、巴西柔术等当今世界流行的搏击术,但也不能完全抛弃中华传统武术,要做到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术并重的教学模式。
3、表演形式。传统武术套路是高校武术协会表演的主要形式,这种表演形式虽能满足观众的一时视觉享受,但表演次数多了必然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是抵触。另外由于每一个武术套路的从开始练习到最后的舞台表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高校武术协会的表演所取得的宣传效果往往不及其他同性质类社团,甚至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必须要摆脱武术套路这一单一的表演形式,而引入现代搏击术的实战表演,因为武术最具观赏性的就是实战,它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并且实战搏击表演具有短期速成的优点。此外,高校武术协会的表演还应大胆创新,依托小品、话剧等舞台艺术形式进行武术表演。
三、加强协会实力建设。
1、协会章程与机构建设。对于每一个高校学生社团,拥有完整的协会章程与机构建设才可以让社团成员真切的感受到该社团的存在。否则,社团则始终处于一个虚拟状态,社团的凝聚力更是无法得到保证。所以,一方面,高校武术协会一定要有明确的社团章程,并让协会会员熟知章程内容;另一方面,高校武术协会除了有基本的主席或会长与教练外,协会运行也一定需要一定的管理监督机构。笔者认为该机构基本上需要保证具有秘书部、技术部、宣传部、督导部和外联部这些基本部门,并在会员大会上公选部长。
2、协会教练的武技实力。在很大程度上,高校武术协会教练的武技实力直接决定了协会的整体实力。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只有协会教练具有高超的武技,协会的会员才能对协会真正的依附和服从,毕竟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加入高校武术协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学武。因此,作为高校武术协会的负责人,一方面,一定要在协会内部和高校内部挖掘发现具有较强武技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善于在校内校外聘请具有高超武技的老师或教练对高校武术协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
3、协会内部的凝聚力。笔者认为,协会内部凝聚力是协会实力的本质所在。如何提高高校武术协会的内部凝聚力是一个高校武术协会负责人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高校武术协会的主席或会长、教练以及各部长来说,一定要对一般协会会员一视同仁,给予关心爱护,决不可盛气凌人,甚至是专横独断,摆弄官架。正确的做法是,与协会会员在协会的美好时光中建立友谊,要营造各种会员聚会的机会,分享彼此的大学生生活。协会重大事件一定要在听取会员意见后,然后再做决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得大家把高校武术协会当做自己在大学里的一个家。
四、张扬的校内宣传。
1、全方位的媒介宣传。在高校里,社团的媒介宣传最常见的形式莫过于拉横幅和出宣传板两种,但这种形式过于死板与普遍,一般在社团宣传竞争中很难胜出。所以,高校武术协会在做宣传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于高校的贴吧、微信平台等网络手段,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于校广播和校报。
2、校内各种活动的武术表演。对高校内的每一个体育类社团来说,大家对其的评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该社团在校内各种活动的表演。我们都知道,高校内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少不了社团表演助兴,而在大学校园的每一次活动中都要大量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这时的社团表演无疑是对社团的最好宣传。对大学校园活动的表演,高校武术协会一定要尽量争取机会,并进行最精彩的表演,如此对社团知名度的提高必然会有相当大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校园表演都要争取,要学会选择,有时也要学会拒绝。
3、校内自发举行各种活动。对于难以进行舞台表演的高校社团,它们往往根据自身社团的特性在校园内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以此提高社团的知名度。而高校武术协会往往依仗自身舞台表演的优势,而很少在校园内举办各种活动,这其实是非常愚昧的做法。因为舞台表演虽然比开展活动更加具有感官上的刺激,但其却无法像举办有意义的活动那样影响深远,只是一时之快罢了。高校武术协会如果只是抱着武术表演不放,长此以往,难免会让大家对武术协会的人产生“一介武夫”的偏激看法。笔者建议,高校武术协会可以自发举办让大家正确认识武术的校园活动,譬如,武术防身术公讲课、武术养生公讲课。当然不要忘了,要尝试着联合其他社团举办各种活动,这样对于增进社团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4、校园内的教学展示。高校武术协会的教学工作往往比较保守,平时都是在学校特批的训练场地进行教学。这种训练场地往往比较封闭,非协会人员几乎不入此地。其实,高校武术协会将协会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往往会在短期提升协会的影响力,并可以借此机会该改变一些大学生对于武术协会的错误认知。高校武术协会应该脱离特定训练场地的桎梏,大胆的展示协会的教学过程,影响一批人。笔者建议,高校武术协会可以在每周周天下午在校操场进行一次协会教学过程的完美展示。
五、根据会员的入会目的对会员进行因需施教。
1、仅是出于好奇的武术零基础者。我们无法否认,一些大学生仅是出于对武术或者武术协会的好奇而加入了高校武术协会会,而这些同学基本都是武术的零基础者。对于这些会员,高校武术协会管理教学者应着重培养这些同学对于武术的兴趣,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武术协会的独特魅力所在。
2、以学武强身防身为目的的武术零基础者。毫无疑问,高校武术协会的大部分会员都是以强身防身为入会目的的。所以,高校武术协会的教学者应将教学的主要任务放在强身防身上,尤其是防身上。对于这些同学,应该教学其武术搏击之术。
3、以张显提高自己武技为目的的武术习练者。几乎在每次高校武术协会的纳新活动中,都会加入一些具备武术基础的武术习练者。对于这些同学,他们入会的目的基本上就是为了张显提高自己的武技。高校武术协会的管理教学者如果对这些同学也一视同仁,按照一般会员对待,无非会让这些同学感到失望。高校武术协会的管理教学者应该在让这些同学接受协会教学的同时也让这些同学进行辅助教学任务,以充分利用资源,并让这些同学感到自我武技价值实现感。
六、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1、传统武术。传统武术向为高校武术协会之最主要教学内容。我们也无法否认,高校武术协会如果没有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是令人奇怪的。高校武术协会的传统武术主要是以徒手武术套路和传统武术兵器套路两种形式为主。笔者认为,武术的本质属性是实战搏击,而非强身健体,传统武术的教学必须要重视其技击之法的传承,当然这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现代搏击术。现代搏击术作为以实战搏击为目的并具备很强防身自卫的体育运动,很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当然,高校武术协会也越来越重视现代搏击术的教学,以求与时俱进,招纳会员。现代搏击术其本质都是应时代的要求由传统武术发展而来,可谓传统武术搏击技法之精华。所以,高校武术协会应该重视现代搏击术的教学。
3、武术特技。当今社会,一些像跑酷、街舞之类考验身体极限的体育运动以其超帅酷炫的动作吸引着无数的青少年,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其实,这些超帅酷炫动作的本身很多都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特技动作。譬如,鲤鱼打挺、乌龙绞柱以及各种空翻等等。顺其自然,高校武术协会大可将这些动作纳入教学之内。当然,武术特技对练习者的武术基本功有较高要求,且习练过程容易受伤。高校武术协会在进行教学武术特技动作时,一定要因材施教,并保证安全第一。
4、武术养生。养生在而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养生不仅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所重视,而且现今已经在青年朋友中刮起一阵接连一阵的养生之风。当然这也是由于当今我国青年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国情”而决定的。高校武术协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在协会进行武术养生的教学。因为,武术向来被人们尊为强身健体之绝佳运动。笔者建议,高校武术协会可钻研一下协会内部所教武术的养生之功,在教授会员武术动作时告知会员该武术动作的养生效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激发会员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促发会员养成自我持久练习所教武术的习惯。此外,高校武术协会也可以在协会内推行如易筋经等中华传统养生功法,以丰富教学内容。
5、身体素质训练游戏。众所周知,几乎任何武术运动都要进行像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这样枯燥且苦累的身体素质训练。由于高校武术协会必须保证会员的习武兴趣,所以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的分寸一定要拿捏准确。但我们何不换一种思维,既然身体素质训练枯燥且苦累,那我们何不以做游戏的形式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呢?这样会员就会在高兴玩耍的过程中锻炼到身体素质,而不觉枯燥苦累。
七、进行校内外的多方合作交流。
1、校内同性质类社团。高校之内,同性质类社团的的确确在客观上存在很强的竞争,但绝不能因此而与同性质类社团对立断交,而应主动交流,争取合作,竭力发展“兄弟社团”。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获得最快最好的发展。高校武术协会要善于与同性质类社团的合作在校园内举办活动,并且要学会“挑战共迎,机遇共享”。
2、本地区其他高校武术协会。各个高校武术协会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高校武术协会交流合作的重心所在。因为大家同属一类社团组织,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与利益取向。在与其他高校武术协会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吸取其他高校武术协会在管理、教学、宣传等方面的宝贵经验,结交各方豪杰。当然与其他高校武术协会的合作也意义重大,合作举办“高校武术交流节”就是最为常见的合作形式。
3、本地区武道馆。高校武术协会应重视与本地区的武道馆的交流合作。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武道馆与高校武术协会的交流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借助高校武术协会的平台宣传自己的武道馆。高校武术协会可以以此为契机与本地区的武道馆进行交流合作,我们可以借助于武道馆的武术教学资源对我们的教学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自然会起到宣传他们武道馆的作用,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4、本地区民间武术协会。一个地区的民间武术协会往往是该地区武术的最高管理传承机构,其在所在地区的武术界拥有最高的地位。高校武术协会和本地区的民间武术协会合作交流益处颇多,不仅可以获得众多地区武术名家的武术教学指导,而且可以借助于民间武术协会宣扬高校武术协会。
高校武术协会与社会官方武术协会虽同为武术协会组织,但其之间依然存在本质的区别:首先,高校武术协会是依附于高校的非营利性学生社团组织;其次,高校武术协会的会员来源只能是高校大学生,并以对高校入会大学生的武术教学为主要任务;最重要的是,高校武术协会对入会者基本来者不拒,没有具备武术技艺的要求。以上三个方面从客观上就要求我们绝不能像社会官方武术协会那样经营高校武术协会,高校武术协会必须自行摸索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当今时代,武术已经成为一项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体育运动。武术一词的所指范畴也不再是中国传统武术所特有,而是涵盖了整个世界武坛。我们何不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器量、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去传承发扬我们的武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