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些学校出现了给一年级的小学生佩带绿领巾的现象,原因只是因为这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在学校的表现不好。学校的解释是想让这些孩子有上进心,绿领巾只是一种鼓励的手段。但他们可曾想过,这样的区别对待,这样的变相歧视,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怎样的阴影?孩子们的家长又会怎么想?
绿领巾是一种对学生区别对待“贴标签”的做法,这使得校方的解释令人难以信服,这种本身就错误的方法能让孩子知耻而后勇的毕竟在少数,而多数被歧视的孩子因为长时间心理受压,生活在不平等的世界里,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的心理自闭甚至人格扭曲。
红领巾一直是我们儿童时代光荣的象征,作为一名小小少先队员,能佩戴上五星红旗一角的红领巾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但现在的绿领巾却给孩子带来的是低人一等的感觉。红领巾是由那些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而绿领巾又是什么?许多孩子因为戴上绿领巾而心生自卑,如果不戴老师又会批评,很多孩子放学一出校门就将绿领巾摘下。孩子们也是有自尊心的,这样的做法只能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便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着眼现在的教育,教育者们岂止缺乏爱,他们缺乏的是对学生们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我们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是教书育人塑造孩子心灵人格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的教育方式方法真正适合孩子发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乱贴标签。
我们看过的名家故事不在少数,但有多少真正的名家儿童时代是学习拔尖的?他们很多都是学习成绩平平,有些调皮,甚至有的科目还在挂红灯。这样说并不意在指孩子现在学习不好以后一定能成为名家,而是说明一个事实,孩子是需要老师和家长正确引导的。对于学习差的孩子就简单粗暴的让他们全部带上绿领巾,而没有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真正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这是当下教育的失败。真正的鼓励是出自老师对这些学习差的或许只是反应比较慢的孩子的特别关注,比如耐心地引导他们,激励他们,同时老师也可以和孩子的家长进行多方面的有效沟通,一起努力帮助孩子进步。虽然孩子现在可能反应慢或者调皮而学习不好,但只要周围的人们对孩子进行正确健康的引导,再加之孩子后天的努力,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美好的前程。
绿领巾只是一种教育的软暴力,没有任何帮助孩子成长的作用,只能让这些年龄尚小,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过早的体会到社会的功利与歧视,这无疑是残忍的,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
只希望通过这样有些可笑的事例,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明白:别让孩子在这样的类似的“绿色”阴影下成长,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与关爱,真正站在这些孩子的立场上思考,让祖国未来的花朵在健康的阳光下快乐成长。